一大早,外面都在下雨,看来今天的天气不会太好。果然,今天一路上到了中午虽然不再下雨了,但是,云层很厚,基本把周边的山头都遮挡了。
今天是比较乏味的一天,可能是由于我们这几天看过了各种湿地、山峰、湖泊,一旦景物缺乏变化,立即就会让人觉得昏昏欲睡,大家在车上醒了睡,睡了醒了。尽管如此,在路途中还是发现了一些令人惊喜的地方。
因为雨水充沛,道路两侧的草原都积有大大小小的池塘,在快靠近仲巴县时,我们遇到一个非常完美的池塘,水面不大,水非常清澈,这时的草原上没有一丝风,天上的云也一动不动,水面就像一面大大的镜子,映射着天空中的一切,宛若天空之镜,让人难以分辨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过了仲巴县,这里地质地貌有了比较显著的变化,大量的山丘完全沙化,堆成一个个巨大的沙丘,在高原上强烈的风吹之下,形成了多种姿态。更让人感到剧烈反差的是,这里还是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从杰玛央宗冰川流下的溪流在这里汇集成为浩浩荡荡的雅鲁藏布江。
离开仲巴县,正式进入阿里地区。下午5点,我们终于到达了圣湖玛旁雍错、神山冈仁波齐,云层实在太厚,我们只能抱着碰运气的心态前往观景点。果然,老天爷今天是不会给我们看到完美景致了,厚厚的云层在北边把冈仁波齐的山峰大部分都遮挡了,另外在南边把玛旁雍错的湖边雪山也遮挡掉了。所以,我们只能发挥一下想象力脑补一下景色吧!
在圣湖的旁边,一定也少不了藏传佛教的寺庙吉吾寺,矗立在湖畔的制高点上,俯视玛旁雍错。
既然今天老天爷不让我们看到神山冈仁波齐的真面目,那我们就学习一下:为啥冈仁波齐被称为神山?
阿里地区也被称作四河地区,因为这里的人类据点主要是以下四条河的河谷地带:狮泉河(森格藏布)、象泉河(朗钦藏布)、孔雀河(马甲藏布)和马泉河(当却藏布)。冈仁波齐正好位于狮泉、象泉、孔雀、马泉四河上游的中间位置。在阿里地区孕育有一个鼎鼎大名的古文明——象雄王朝。正是他们基本确立了西藏本土苯教的教义和仪轨。据雍仲苯教经典描述:一条从冈仁波齐而下的河,注入不可征服的湖泊――玛旁雍错。有四条大河由此发源,流向东、南、西、北四方。
对于生活在阿里地区的象雄人来说,无论行走到哪里,冈仁波齐都会巍巍地出现在他们面前。天长日久,人们就就会对这座靠近自己生活区的山峰产生巨大的尊崇感。他们给冈仁波齐赋予宗教发源地的特殊身份,也就不那么令人奇怪了。
但象雄人信奉的苯教神山,又是怎样变成其他亚洲宗教的神山呢?
通过四河的河谷通道,阿里地区在西面、南面沟通印度、尼泊尔,在东面沟通了更加发达的拉萨地区,成为亚洲的中转站。这不仅让当时的象雄王朝有足够的资源发展僧侣团体,也能让自己的宗教思想伴随着漫漫的商路影响周边各地。
印度作为一个宗教万花筒,受象雄文明的影响。
信众人数众多的印度教徒,特别看重冈仁波齐。相传印度教的主神湿婆神,就喜欢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卡拉萨山修炼苦行,以获得来自远古的知识。这座卡拉萨山就是冈仁波齐峰。
源自于印度北方的耆那教也把冈仁波齐作为自己的圣山。耆那教里有24位祖师爷,其中第一位瑞斯哈巴那刹(Rishabhanatha)就是在冈仁波齐山上得道的。
在佛教佛经中,上面提到的印度教湿婆神被称为大自在天,是佛教里的顶级神明。他所在的冈仁波齐也就成了佛教圣山。到了吐蕃人完善了藏传佛教体系之后,冈仁波齐又被僧侣们认为是佛陀化身之一胜乐金刚的住所,其地位可想而知。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就是冈仁波齐。
由此,冈仁波齐就成为了4个宗教共同的神山,玛旁雍错也就成为了圣湖。
于是,在每年这个季节,会有大批印度人、尼泊尔人,从吉隆口岸涌入西藏,到冈仁波齐转山,完成他们人生的一个重要宗教仪式。
旅途中,为了给大家找点亮点,继续补充了一些高原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