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因为事件A,我和先生的思想发生了激烈碰撞,其中对于读书的经验,我感慨颇深,特写此文,纪念我和先生昨夜的争执、讨论、抬杠,纪念我黑黑的眼圈圈。
我,一个典型的文科生,心思细腻,感物伤怀,做事思考问题都比较遵循感性,觉得对就去做了,不太计较利弊得失,连带着生活也是随性散漫,好好姑娘,怎么都好,尽人事听天命。关于读书,我更多的是作为愉悦生活的一部分,书是我的好朋友,它给我打开一个与世隔绝的新世界,我可以肆意遨游,为非作歹,那种畅快,那种惬意,啊~~~岂一爽字能解?以前上学读书是为求取功名,目的很单纯,就是学以致用——学会了用于考试,考个好成绩,父母老师哈哈笑,同学投以赞赏及鄙夷的目光。参加工作后,读书更多的就是怡情了,从里面汲取的能变现的知识很少,潜移默化的诸如言行举止,思考问题的方式更为感性等,我倒是颇有建树。
至于我先生,理科生一枚,但是文科貌似更突出。与我不同,他对历史兴趣颇浓,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他思考问题非常理性,一个问题,他能拆成八瓣想,事件A发生了,他会把相关的人和事都捋个遍,权衡利弊后得出最佳PLAN,他的做法很像下象棋,最后一定要分出输赢的,平局也算结果。在得出结果前,他要把所有的可控都释放到最佳,最后再尽人事听天命。读书于他而言,更像大英汉词典,百科全书,他不是为了怡情,也不是想满腹经纶后自我陶醉,他是想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寻求相关的例证以支持他的决定,从读书中增长见识,加深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学以致用——书本上的经史子集研读透了,在实际解决问题中务必要派上用场,所谓的摸着石头过河于他而言,就是一边摸着书,一边摸着现下的实际情况,把问题解决掉。
读书是好的,读的书越多越通透,越豁达。但不得不说,修炼到何种境界,跟读什么样的书,读书的目的有很大关系。
接着讨论,基于不同目的去选择书,继而读书,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好好生活。
我读书的目的是为怡情,这让我觉得生活很有乐趣,每次读书都是一次冒险,我去到了不同的国度,享受着书上人生,我生活的不错。
我先生呢?他读书的目的是为致用,他从书中学到了宝贵经验,他很开心。每次读书都是一次洗礼,他的三观又一次被刷新,他的待人接物又更为成熟,甚至超越了他的年龄。于书中寻求真理,他生活的也很不错。
殊途同归,在读书的实践中,这个词被运用得恰到好处。
由读书推演出来的种种思考尚在继续,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两个人的结合,更需要进行思想上的融汇,我和先生的读书会继续下去,我们的争执内容会更为丰富,思维会更加成熟。不过,还是把时间提前下比较好,太晚会伤身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