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排行榜为什么使用阅读时长而不是阅读字数作为指标呢?

阅读时长仅是微信读书排行榜的表现形式,是果不是因。个人理解,还是要结合微信读书的定位、微信排行榜的定位来解读。

微信读书一款衍生于微信,在读书类APP已经竞争白热化的阶段,试图以兴趣阅读作为差异突破点,以弱社交作为吸引用户、沉淀用户的方式,来鼓励那些不怎么阅读、不能持续阅读的用户发现书籍、阅读书籍的社交阅读软件。面向的是非重度阅读用户。

产品架构上也是把"发现"、"想法"作为重要的架构,阅读过程中也会强调阅读上的交流(阅读时默认打开他人想法),而阅读排行榜、"时长兑换"、书城"赠一得一"、"买一赠一"均是获取用户、激励用户的重要方式。

阅读排行榜,根本上是借用社交力量,激发用户阅读兴趣,吸引用户持续参与的一种方式。结合目标用户群(非阅读的重度用户),简单直观的数据指标可能更贴切当前阶段的产品需求。

可用于衡量用户阅读量的指标标准有:可计算、不受软件设置的影响、简单、清晰可理解;

这样看来"字数、时长、"等成为为数不多的候选项。

字数 PK 时长:

1)统计:阅读时长只能累加不能递减;字数却因翻页、跳转行为导致统计复杂度提升;

2)技术实现:阅读时长的计算相对简单;阅读字数的统计算法比较复杂;

待续。。。

顺便吐槽一句,微信读书的排版赶紧提升一下吧,不忍直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