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戏吸引人们的三个心理学魔力
有这么一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络游戏学生人口达4.42 亿,中国青少年首次接触网络游戏的年龄呈日益低龄化趋势,15—18岁青少年中近80%首次触游年龄在14岁及以前,11—14岁青少年中45.0%首次触游年龄在10岁及以前,6—10岁的青少年中有约16.6%首次触游年龄在5岁及以前,玩王者荣耀的25岁的年轻人占比是74.1%,小学生就有2000多万人,也许你会说这害人的游戏,封住他就好了,但是腾讯的王者荣耀据说马化腾官宣限制时间,结果还是都拦不住,每天由游戏上演的家庭战争不断。
也许翻开这本书的读者,你身边的孩子也是贡献这种数据中其中的一个,究竟是什么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对游戏着迷而趋之若鹜呢?
游戏巨头美国艺电公司CEO安德鲁·威尔森接受游戏网站glixel采访时说,他们设计的 游戏正在占领玩家唉 更多的时间,他们在减少游戏放出的数量,但是用户量却增加了10倍以上。
在中国也是同样的现象,单腾讯出的游戏《王者荣耀》锁住了整个市场游戏份额的60%以上,占领用户数和用户时最多的一款游戏。
游戏为何能牢牢锁住人们呢?
有三个心理学魔力
1、归属感:很多游戏,一进到游戏就给你派发一个社交任务:添加几个好友,加一个帮派/社群/公会类似的小团体,以便你尽快在游戏里面开始你的“社交”。让你感觉像一家人,可以在这个家庭里来往给人一种归属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求原理上指出在满足了空气、食物、水和住所这些基础需求后,人们就需要满足社交归属感的更高需求。
2、价值感:游戏都有财富累计系统,包括物品的拾取,装备的升级,等级的累计.给人一种“丰富充实”的感觉。
在游戏中戴有面具,可以伪装,肆意修改面具,可以付出“努力”进行快速变换游戏社交里的个人形象的机制,完美的让个人形象获得“重生”,给人一种价值感,人们在满足社交归属感的需求后会不断的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价值感就是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建立在归属感之上的人类基本需求。
3、成就感:当人们在游戏中赢的时候,会有队友送
出鲜花武器让游戏者体验到被队友需要被认可,有价值,从而持续维持这种感觉,而且人在游戏中通过付出努力获得的个人形象排名段位更高,服装更美,皮肤时装更多更时髦,让人很有成就。
安德鲁·威尔森威尔森说,他要求团队设计游戏时必须严格按照人性需求去设计程序中才能更好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归属感,价值感,成就感这些高级需求往游戏上靠拢,人们才愿意花钱去维护,花时间消费在游戏上。
孩子为什么不能像玩游戏一样爱学习呢?
1、游戏者犯错更包容,给孩子更多犯错机会
小雅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是我在机构里认识的,学东西非常快,悟性很高,她自己让妈妈报了五个兴趣班,小提琴、电子琴拉丁舞画画、奥数,刚开始学的还挺来劲,后来,她只对其中的三个有点兴趣,另外两个一点兴趣也没有。我很好奇问,他说三个之中,她最喜欢的是电子琴班,因为她爸爸妈妈都不会电子琴,每次她弹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夸她,她就特别高兴;她最不喜欢的是奥数班,因为她爸爸是数学老师,每次她做出难题同学们都说她棒,她爸爸却说:“这么简单的题做出来了有什么可沾沾自喜的?”
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为什么后来丢失了兴趣呢?
假如学习像玩游戏一样输了没关系,还可以再来,输了,犯错了都会有鲜花送;输了告诉你是为下次积累赢得能量,王者荣耀不但允许犯错,只要你行动了,还有嘉许分是想小雅会不喜欢数学吗?
为什么孩子不能像玩游戏一样爱学习那是家长不允许孩子犯错误。
为什么一些老农民的孩子能考上了清华,而教授的孩子连大学也考不上的原因,老农民不懂,看到的是孩子在一天天进步,孩子永远是从价值感成就中走来;教授太懂,总想指出孩子的错,看孩子怎么看也不如他的学生,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笨。
2、给孩子更多肯定和激励,让游戏者有价值感和成就感。
美国有个朋友圈调侃中国妈妈vs美国妈妈的教育方式, 相同条件下养育孩子一年,就有很大的区别, 明显看到美国的孩子更多了自豪 ,中国的孩子则会增加自卑心理 。
是什么导致孩子们出现这些大相径庭的结果呢?
一个在美国工作的中国朋友说,他儿子在美国读书,他说校园里有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同时在操场上打篮球,中国孩子10个球进了9个,中国妈妈不满意。美国孩子10个球进了1个,美国妈妈拼命鼓掌。中国孩子说美国妈妈有病,美国妈妈特别奇怪,因为她觉得进1个球就比没进强。
王者荣耀游戏里,每当孩子打赢了一局立即有大神武器标榜在荣耀榜上,所有的战友都能够看到自己的荣耀,让孩子非常有价值有成就。如果中国妈妈也像美国妈妈一样,孩子每进一个球都能给予肯定鼓励那时还会有充满自豪感的是进了1个球的美国孩子和充满自卑感的是进了9个球的中国孩子这样的结果吗?
3、游戏能给人们更多猎奇机会
小学四年级小宇,妈妈为陪她做作业这件事差点病倒,妈妈说她每天晚上做作业到11:00,无论学校布置的作业是多是少,每做好一科作业,几乎要用半个铅笔擦,每天晚上不把一个铅笔擦用完了还做不完作业,妈妈白天上班,晚上疲惫不堪的陪做作业,因此焦虑不已。
上五年级那年,楼上来了新邻居小鹏,跟小宇一样上五年级,小鹏的妈妈邀请小宇到家玩,邻居阿姨把作业叫做吃鸡,做完一科数学标注吃了一个鸡,复习完一科标注喝了一碗鸡汤在做,做预习也标注喝了一碗鸡汤,一科作业下来就有一只鸡+两碗鸡汤, 换一个王者荣耀的武器加身,带着这件武器,武力就会升三级,小宇到小鹏家就玩这样的作业游戏,让小宇每天迫不及待要加入这样的游戏,轻松的做完作业还做复习和预习,为的是抢到武力上升的的神秘武器。
如果小宇妈妈,在孩子开始做作业的时,能用小鹏妈妈这种猎奇游戏的方法,试想会让自己生病吗?孩子作业还会拖延吗?
4、接纳更多不完美,让游戏者有更好归属感?
朋友家9岁男孩小东,读小学三年级班主任设了一个做家务赠红花的学习活动,家长们每天在群里晒孩子们挣的红花,为让孩子表现突出,小东妈妈对家务进行了标价和送红花,洗碗一次一块钱,洗得好+一朵红花,中等好+两朵红花,洗得很干净+三朵红花,倒垃圾5毛钱+一朵红花,做的仔细+两朵红花,做得很好+三朵红花,买菜提菜回家1块钱+一朵红花,做的仔细+两朵红花,做得很好+三朵红花,洗衣服2块钱+一朵红花,洗得干净仔细+两朵红花,洗得很好+三朵红花,一开始孩子干得欢。
但不久孩子跟他顶嘴了,孩子说:“为什么生他”?“让别人做你的孩子好了”
为什么孩子不愿继续做家务?为什么孩子会所这么伤心的话?这原本也是一场游戏,为什么不愿意玩这样的游戏呢?
原来妈妈总是想在群里挣面子,每天都在跟孩子说,谁谁拿了多少红花,爱说“你瞧人家……”的口头禅,总让孩子有挫败感,觉得自己不完美,如果爸爸妈妈的标杆超越孩子的水平,对孩子不满足,孩子会觉得别人家的孩子都是金子,自己却像是沙子,试想这样的互动游戏孩子还会继续玩下去吗?
有一天他妈妈高兴地跟我说,这孩子现在不用钱都会帮家里干家务了,我很好奇问他,你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我不再奖励红花,就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当我买菜到楼下时,就会打电话给孩子说:“妈妈没力了,你能不能帮帮妈妈提菜上楼”
第二句:当孩子提菜上楼的时候说“幸亏生了儿子帮忙,谢谢儿子”
第三句:吃饭的时候,当着一大家子的面说:“这是孩子提上来的菜,有儿子真好”。这三句话里孩子像在玩王者荣耀一样得到了肯定,感觉到一种归属,没有了批评和指责给孩子带来了一种价值感成就感从而也增加了孩子的责任感这是游戏神奇之处。
听说这三句话成了朋友经常用的口头禅,一直伴随着他的孩子从不爱学习到成为学霸后来考上了浙江大学。
其实每个孩子都不笨,只要孩子有兴趣、坚持不懈的努力,每个孩子都能在游戏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如果我们能用游戏那样的方法去引导孩子,那他们学习又会怎样呢,小东的啊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三、为什么丈夫做家务越来越勤快、越有责任感了?
同学好小米结婚时大家都都羡慕他找了个会体贴的老公,因为她的老公会给全家做饭虽然她老公是高管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都是她老公包了但后来同学聚会小米吐槽她老公越来越不愿意做家务了经常找借口只是在家也都不愿意帮小米的忙了为什么她的老公前后有那么大的区别呢?
在一次私聊中发现他们刚刚结婚的时候她老公做家务还挺带劲的每次吃完饭还挺愿意去收拾饭桌洗碗,可小米却理所当然的认为男人就该体贴妻子根本没在意丈夫的付出慢慢的丈夫对做家务不敢兴趣了不爱做家务了,总找借口,相反爱待在单位里小米为此很苦恼婚姻还一度起了危机。
直到他遇到一位心理咨询师教了他三个婚姻幸福的秘诀当遇到丈夫下厨做饭的时候1、别吝啬对丈夫的夸奖,给丈夫成就感 2、先看到丈夫的付出关爱丈夫3、提高丈夫的价值感,自从小米经常说“老公做的菜太好吃了,谢谢老公,老公辛苦啦, 吃老公做的菜,越来越胖了 ”这样肯定、鼓励和欣赏的话,最近几次同学聚会看到小米都在SHOW老公好,她的老公有像以前一样 爱 做家务了,关心儿子了,这在于 丈夫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四、“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我们一起改变世界”
大家也许听说过著名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故事,他之所以能打造苹果王国,离不开他找到了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做搭档,已经是百事可乐总裁的约翰·斯卡利为什么会追随了苹果呢?乔布斯用了什么居然让约翰·斯卡利放弃百事可乐的总裁,与乔布斯做搭档呢?
并在约翰·斯卡利任职期间,使斯卡利和乔布斯共同执掌苹果的那段时间里,使苹果的销量从8亿美元增加到80亿美元,创造了最棒的产品(第一部Mac)和最棒的广告(“1984”)。
,乔布斯成就辉煌无比,他不但自己有成就还能给予人成就当年1983年他对斯卡利“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着我们改变世界”改造世界更有成就呢,还是卖一辈子糖水有成就?利用了人性的最高精神需求,斯卡利被乔布斯赋予的价值感和成就感摘掉CEO 的头衔 走出百事公司,那段著名的、极具价值感成就感的话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五、央视曾做过专门采访谁是最幸福的人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人,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他们的成就或源于工作或源于家庭都从生活中来。
我们希望孩子幸福,幸福之轮,我们不是给车装货,而应该是给车加油,当孩子想去做事情的时候就让他做,并相信他做的会很不错,他才会有动力、有希望、有力量梦想才会实现,自信心与幸福指数是构建在价值感和成就感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