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亲戚都在内地,回乡探亲时免不了要盘龙宴,几家数十口聚在一起,掌勺的拿着个大锅在门外炒得红红火火,门内大人小孩聚首一堂,聊东聊西。
家长们拖着自家小孩,总喜欢一探究竟对家小孩的情况。每当这个时候我总装深沉,你说你的八卦,我看我的手机,只要不指名道姓,我决不开口说一句。
前些日子吃饭时,某亲戚特意坐我旁边,拍着我肩膀问我∶「听你妈妈说,你之前去实习了?」虽然不太想理会,但出於礼貌也还是回覆了句∶「嗯。」她看我反应冷淡,估摸着也不打算跟我寒暄,直入正题问∶「那薪水高吧?香港薪水最少都一万多的吧?」我说∶「不多,三千五。」
她呵呵了几声,笑着站起来,回到她原先的座位,跟其他三姑六婆说∶「我还以为多本事呢,原来才三千五,那跟我们大陆差不多啊。」说罢,还拍着我妈的手说∶「你女儿挺懂事的嘛,薪水这麽低也肯做,我们家的现在也还未出来吃过苦,不过算了,也不缺这些小钱。」後来还听到她刺耳的笑声,没听见我妈回答什麽,反正我已经默默带上耳机。
自家亲戚有点贪慕虚荣,见高就攀,见低就踩。在我的家族中,留在香港发展的亲友团,就只有我和姐姐考上了本地的大学,其他亲戚有钱能使鬼推磨,把他们的儿女们通通送上外国的大学,去了美国丶澳洲丶加拿大丶新加坡,美其名是读着大学,但大学名字闻所未闻,我们俗称「野鸡」。读完回来也算是「海龟」,借着自家的财产创业,不知道成果如何,反正金山银山任他挥霍。
☻☻☻
我妈那边有个颇为本事的内地亲戚,确实很本事,这我必须承认。她是大集团的总经理,做房地产行业的,也曾让我姐姐做过他公司旗下的实习生。可能是儿时的关系,对她总生不出来好感。
中二那年期未考试考砸了,从A班跌到B班。当时心有不甘,想着自己确实要加把劲一下,中三上学期考了全班第一,中文也拿了个全级第一,其他科也算是名列前矛。当时我妈倍儿高兴,走到哪里都跟其他人说她小女儿怎样怎样。不管别人反应如何,反正家长总喜欢炫耀,无论大小事。有时我在旁边听着,说实话,说我没有些许沾沾自喜,便一定是骗你的。
圣诞节回妈妈那边探望外婆,顺便也跟她们一家出外逛街。我仍记得我们是在逛她公司旗下商场的一间家具店。走着累了,我们便坐在那聊天,旁边的店员左一口「X总」,右一口「X总」的叫。聊天空档,妈妈便又炫耀性的说起这次考试中我的成绩。後来内地亲戚冷不然的说了句∶「一次半次,说不定是『撞彩』。」说完竟还反问我句「对吧?」
你叫我如何回答。
事後妈妈跟我说,她是故意激励我,要我下次也考到好成绩。但,抱歉,这种方式我不需要,这只是犹如一盘冷水把我从头淋到尾,也只是显得自己在她眼中是那麽的不值一提。
同一个亲戚,早几个月又来我家,爸妈兴致勃勃的带他们上酒楼吃饭。谈笑间说起我和姐姐两人的近况。姐款款而谈,而我并不打算理会。我妈见我没想说话的意思,便说了句「她下年去北京读书。」亲戚又说∶「交流嘛。有本事的不都是去美国丶英国的吗?」我看也没看她一眼。
☻☻☻
前些天与一友人吃饭,席间他大谈自己的梦想,後又问我对未来的规划,我说∶「虽然和专业不对盘,但想先找文字性较重的工作。」不想多谈,只大概的说了一两句。他笑着说∶「好呀,这份赚不了钱的工很适合你。」听得我无言以对,像有团老痰团积在气管里,不把它咳出来不舒服。我不服气,忍不住反驳∶「说不定我会成功呢 !」「没可能的。不信五年後我们看看大家的发展。」他继续笑言。
虽然残酷,但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你变得更好,反而你愈差,他们更高兴,我不知道这是人的一种什麽心态,就像他们总想着「见到你依然活得这麽差,我就放心了」。很少人会因为你的进步而衷心的为你高兴,这确实是一个可悲的事实。
我尊重每个人想走的路,也尊重他们的想法。若然他们失败了,而又有可以伸出援手的地方,我必不吝啬;若然他们成功了,我衷心替他们高兴,也欣赏他们的坚持和毅力。成功背後必定隐藏着我们所看不到的努力,因为我也曾如斯般的努力过。
我拒绝一切的对比,因为比较从来不会令我们有所进步,只会令我们对自己却步。我不需要你们提醒我谁比我优秀,你可以跟我说,但请别与我作出比较,因为长期下来,我会生出那麽点儿自卑感,我会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我会以为自己走不下去。
这样,我会坠落下去的。
我们只需要把比自己优秀的人当成榜样,一方面学习,一方面活出自己的样子。而不是想着如何赶快超过他,然後得意洋洋。他再成功也只是他的事,而我们只需要走好自己的路,不低头丶不却步,相信着,路会生花丶人会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