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得不承认,现在感觉时间是过得越来越快了。在每一年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刻,我都忍不住伸出手想在这流年当中抓到些什么,但又好像划过空气一样,轻飘飘的,什么都没得到,然后程序化地感叹一番,将上一年那些个未曾实现的计划,夹杂着些许悔恨、焦虑和愤懑的味道,统统转化为在朋友圈中对来年的期盼。
打开手机相册,点照片-精选-年度-2016,手机会自动生成2016年电子相册,当然直接点相册中的“回忆”,会有年度最佳回忆、过去两个月、两周最佳回忆……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可以标记自己在某一段时间取得的成就或者做过的有意义的事,也可以记录自己琐碎的日常或做过的无意义的事,配上轻音乐,一张张照片缓慢闪现,就将这一年的点点滴滴串成一条线,奏成好听的或者不好听的乐章。
当然不止是照片,也可以是小物件或者一首歌等等,它类似于一个个回忆的触发器,当你看到它或者听到它,记忆就能排山倒海般地涌出来。
我每一次听到《忘忧草》这首歌,好多的人和事又会重新浮现,因为这首歌是在我在和初恋分手的时候反反复复听,用来疗伤的歌,它代表着我初恋的终结,对我来说,这首歌就是一段即悲伤又鲜活的青春。
现在的生活正是这一个个小节点累积而成。如果要解释自己为什么活成了现在的这个模样,看过几个小短片应该就有了答案。当我翻看自己的年度短片时,竟然发现有些照片都是一样的调调,好多是在工作当中例行公事必须要拍的照片,这些照片闪过,没有太强的辨识度,也不能形象地标注出我这一年成长的轨迹,那这些时间就是空白的,散漫的。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成长缓慢的我。
歌手有优美的歌曲;演员有让观众称赞的影视作品;成功的企业家不用说,他们自己就是一本值得让别人反复去读的书……那我们自己呢,每过一年,就越发害怕自己在未来没有故事可讲,没有醒目的路标标记自己曾经走过某一段路,回到某一个时间刻度竟然想不起自己干了什么事情,这种阶段性的空白将会导致未来大面积的空白,回顾之后让人感到心慌。于是在来年希望时间慢一些,下决心活出味道来,至少在年终有值得翻看和品味的东西。
2
其实时间不会慢下来,对抗时间也是个伪命题,我们不能阻止时间的流逝,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时间还是会扑面而来,我们要做的是心理感觉上的延长。为什么我们会感觉时间流逝越来越快?自身体验很明显的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时间比例。李笑来在《把时间当朋友》当中说道:‘’对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讲,未来的一年相当于他已经度过一生的20%,而对于一个五十岁的人来讲,只相当于他已经度过的一生的1/50,即2%,所以,从感觉上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加,时间好像越来越快“。因为随着生命的分母不断增大,对一年的时间感知也就越短。
就像有自己只有1万元,买5000元的产品时,对价格的敏感度就很高;如果有10万元,买5000元产品就没有啥感觉,不会过度关注价格。这让我们现在对一年的时间长度的感知等同于小时候一周、一个月的感知,我们对时间的度量单位在主观上被拉长了。
科学家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大街上挑选两个年龄组的行人,一个是二十几岁的年轻组,另一个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组,让他们闭上眼睛,等他们觉得一分钟到了时,再睁开眼睛。
年轻组的人大多等50-60秒后睁开眼睛,说:“一分钟到了”,而老年组的人却常常等80-90秒才睁开眼睛,对时间的感觉比实际时间长度慢。很多时间就这样在我们日常当中被悄然”漏”掉了。
(2)情境变化。情景变化模型认为,在于一段时间内,大脑存储数据越多,就会感觉时间越长。这跟我们所处的环境变化和大脑处理的信息量有关。
我们公司每个月有连续四天的休假,当我这四天都是葛优瘫,用来看电视剧、刷朋友圈时,过完四天的感觉跟过完一天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在过完假期后还会有很强的空虚感。于是我在另一个月用了四天的时间,从北飞到南,去赏风景,去爬山,去吃海鲜,去自驾,然后再从南飞到北,中间还要不断换乘,时间满当当,但却没感觉累。回来后才发现四天原来可以干这么多事!细一想,平时真是荒废了太多时间了。
跟这种短途旅游相比,我们每天的工作情境和工作内容都相对单一,重复性劳动比较多,没有特别多新鲜、有趣的事可以给到我们很强烈的情绪体验。记忆是随着时间单向推进的,当我们进行回忆时,时间不会倒回去,清楚地播放每一帧画面,而是通过深刻的印象在时间的长河中做记号,然后通过醒目的标记进行记忆提取。有些人用一天的状态上了一个月的班,那一个月的时间感觉就是一天。大部分人感觉一年很快就是因为用一个月状态循环了十二个月而已,一年中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只有那么几件事。
3
17年我在准备用什么方法对抗时间流逝?
(1)明白自己其实很“穷”。意识到自己时间资产很有限。把每一天时间当做最后一天时间来花,“穷”则思变。 这种时间观的建立会促使自己让每一分,每一秒价值最大化,从而对时间分配更多的注意力,自己甚至能清晰地感知到时间滴滴答答的消逝声。这样过一天,才会真实地体会到“度日如年”的感觉,当然这种感觉是快乐的、充实的。
(2)给自己的生活加料增鲜。我不可能只通过旅游来增加经历,毕竟工作占还据着我大部分的时间。但我可以决定给工作和生活增加哪些有趣、好玩的内容来延长对时间的感知。
①工作。其实任何工作弹性都很大。当自己对工作不上心,就成了混日子,重复性内容就很多;当自己想要变得优秀时,就发现再简单的工作也有很多东西要学习,要实践。很多新知识、新技能都会增加新认知、新体验,这取决于自己对自身成长的期望高度。
②生活。增加短途旅行,变换场景加强对生活的体验;更多的阅读和写作;考证;一周三次的锻炼。先想到的就这些。很多已经在准备了,比如锻炼,现阶段主要是以跑步、俯卧撑为主,已经有一年了,尤其俯卧撑,没有太多条件和场地的限制,灵活性较高,可以长时间去坚持。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这些可以在大脑当中留下明显痕迹,“延长时间”的事情,它们都有一个共通之处:愿意全情投入且没有明显的边际效应。比如阅读和写作,只要投入其中就可以带来强体验。至于工作的边际,是我们由我们自己划定的,需要不断加以拓展,让每一天都更有价值。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对抗时间流逝的方法,在横向维度上需要不断增加自己的“第一次”体验,在纵向维度上需要不断去外拓自己的边际,在每个时间段都要有“到此一游”的标记来证明自己曾经努力过。这样去做了,自身价值才有可能会由年薪、月薪来体现转化为真正有价值的“时薪”来体现。
下次我们再感叹时间飞逝的时候,也许意味着我们正在虚度时光。
就像我现在写下这篇文章作为17年出发的路标一样,趁现在抓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记”人生,让时间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