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90后,我们没有父辈们小时候过的那么艰辛,但是90后这一代的幸福感却远远不如80后跟70后。
下海经商的热潮让70后有一部分人成为了富一代,中国的贫富差距也从那个时候逐渐形成,80后有一部分成为了富二代,还有一部分靠读书有了出息。而在70后跟80后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他们既不是富一代也不是富二代,他们更不是知识分子,他们大多都是干的体力活来赚钱养家,但是他们依旧很幸福,因为在他们那一代跟他们一样的人有很多。而且他们没有什么选择,只能出卖体力赚钱,没有选择就不用纠结,只要干好自己该做的事就行了,不用想太多的人生是很容易得到满足的。
而90后就不一样了,因为父辈们读的书少,自然就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点书了,所以在90后各种专科生、大学生、本科生一抓一大把,就业成为了一个大难题。
很多人说现在的90后眼高手低,其实不然,很多90后对工资的要求不是很高,只是对于工作内容自己岗位名称是很高的。岗位名称是一定要对得起他的学位的。工作内容也一定是要跟他的学位相符合的。
像销售服务员这一类的自然就被排除了,就算能过了自己心里那关,父母跟亲戚也会说“花了这么多钱供你读书结果找了一个初中生都能做的工作。”各种流言蜚语,你能忍受多久。
但是用人岗位只有那么多,70后跟80后依旧占领主导位置,没有人下场,自然就不用替补。然而90后一批接着一批的步入社会。人才越来越多,企业自然就握着主导权,于是乎,工资越压越低,工作量越来越大,如果你不想干随时可以走,后面还有一大批的替补队员。
所以90后就成为了一个很特立独行的群体,他们不愿意与长辈交流、他们不愿意结婚、他们也不愿意每天成为一个每天朝九晚六的上班族。
我想大部分90后或许跟我一样的想法,想逃离这个世界,当然我说的逃离并不是死亡,毕竟活着比什么都好。
我说的逃离是隐居,尤其是在学习了陶渊明的《饮酒》后我更加喜欢上了诗中的生活环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当时在读完这首诗后我就梦想我能过上“采菊东篱下”的生活,尽管,那个时候我才读小学,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梦想并没有因为时间而冲淡,而是已经深深的扎根在我的脑海里了。
我梦想有一天我能跟我的家人过上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说实话我的爷爷辈就是过的这样的生活。
在现在这个社会你也可以选择这样生活,没人会强迫你去做朝九晚六的上班族。但是要想过上田园生活你得舍去很多东西了。
比如各类名牌你将都与它们无缘了。
你得舍掉逛街。
你还得舍掉很多电器。因为田园生活的生活来源不足以让你承担那么贵的电费。
你得舍掉酒吧、电影院。
甚至 你得舍掉城市你还愿意吗?
我心里的答案告诉我我是愿意的,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在一起更值得珍惜了。
如果我能过上隐居的日子,我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医疗能免费。
在中国最贵的不是买房,而是医院的床位。住一个星期差不多就是大半个月工资,这还只是普通病房,如果是重点病房可能几天就能让一个普通家庭倾家荡产。
所以如果这个愿望能实现,当一个自给自足的“贫民”又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