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新教材小学有75首古诗词,初中有61首,人教版高中三年必修古诗词29首(不包括选修)。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小学是积累,初中是拔高,高中是量变到质变!
古诗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但仔细思考,从小学至初中,古诗词教学目标是循序渐进的,这一点从《课标》上就能看出来。
关于古诗文教学的目标及要求在《课标》中这样描述:
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
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小学第三学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来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
初中第四学段(7---9年级)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对于小学古诗文的评价要求是:评价学生阅读古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对于初中阶段古诗文的评价要求是: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性、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由以上对比可以看出中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必然存在紧密衔接的过程,从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到能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这是一个基础形成的阶段---“读会”,再通过朗读、吟诵诗文的声调、节奏来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就上升成为---“读懂”,最后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也就是---“读通”。下面,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为例,一起与大家探讨。
教师用书上在这一课的素养提升中说到:“古代诗歌的教学任务,在初中阶段,应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朗读、背诵作品,理解作品大意,初步赏析艺术手法,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热情,浸润于古典作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1.对小学教学有所继承并有所发展。
学生在小学就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歌,其学习方法较为简单,以朗读和背诵为主,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认知,而对作品的艺术特点则缺乏了解。现在进入初中学段,要在这种学习方式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和背诵。
但另一方面,本单元的古代诗歌教学又应有别于小学教学。不能停留在以诵读为主要手段使学生感知诗歌大意的层面,而要更进一步,使学生对诗的情境有所体认,对诗的思想情感内容有所感悟,对艺术手法有所领悟。
下面以课后 “思考探究”习题为例加以申说。《观沧海》:小学能达到第二任务“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而第-任务“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则阙如。可以看出:小学读诗重在感受和体验,初中读诗既感受体验,又理解辨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引导学生体会“杨花”“子规”的深意,这是初中教学才有的任务。
《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小学能完成前一任务,初中能完成后一任务。
《天净沙 .秋思》:小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能体会到诗歌的基本氛围,但对于“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 这一艺术手法的把握则是初中的学习内容。
也就是说,小学古代诗歌教学以启发形象思维为主,初中则是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兼顾(还添加对古诗文体的认知);或者说,初中教学融合了小学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同时又更加扩大而深人。借此强调,一方面要通过朗读、背诵引入古代诗歌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适时申说;另一方面又要避免过多、过细地讲授,避免单纯理性地理解作品,避免过深地分析艺术手法。有些教学任务应延缓,待日后完成。”
可见,要想教好古诗文,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仔细研读《课标》,认真学习领会《教师用书》,他们不仅仅给我们的教学指明方向,同时也给予方法的引领,让老师教起来不累,学生学起来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