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7冲天组 罗兰兰
如果说行动营22天是在干掉懒怂拖,提升读写说,那运营学院就是在打造我的生产力。22天行动营收获了很多,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拓宽见识边界和认知半径时,组块与组块间并没有联结成多维、立体的框架,韧性、关联度不强。
运营学院仿佛技能试炼场一般,碎片知识、隐藏技能统统被挖掘,一 一拉上舞台试炼、打磨,直到遇到自己怦然心动、情有独钟的技能,不断深层锻造。每一步,都有痕;倾向的职能,何尝不是自己的一个标签。
以前总是畏手畏脚不能大胆迈步,不会主动表达的自己观点。现在的我可以很娴熟得与他人链接,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动尝试突破能力之外的事情。从荒马乱到闲庭信步,多少的成长和收获呀!
让我最深刻感知的是——想,都是问题;做,才是办法
001.先完成,再完美
先完成再完美不是说对自己毫无要求的开始。而是一件事情发生,通过自己熟稔的思维框架判断出大概的方向和轮廓,继而不做多想,直接去做。
在实操的过程中再不断优化迭代。没有谁准备到100分才开始做,大部分人在20分就出发,跌跌撞撞,筚路蓝缕,30,40,50......就有了我们所看到的商业寡头和巨鳄
002.自卑比狂妄更可怕
狂妄会抓住很多本不属于他的机会,自卑会是去很多本属于他的机会。一次的差距倍乘下是两个机会,更不论一次又一次在时间的复利下。
003.想,都是问题;做,才是办法
行动营的实践和老罗的《时间的朋友》再一次深深烙下了这个概念,其实这是我第一次当排长,也会有焦虑和迷茫,但没时间过多放大这些情绪,我必须想办法去改善,没有头绪,但得做。
老罗也讲到,“干事儿的人”和“不干事儿的人”。“不干事儿的人”会问罗振宇的合作伙伴脱不花,你是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的?而“干事儿的人”会问,如果正在开会,家里打电话孩子发烧,你会不会回家?
你看,不去做永远流于表面,很抽象。真正去做,才能发现大问题中的小问题,再把小问题到具体场景。
不能将改变落到实际点上的都是耍流氓
朋友圈更多元
学生群体的朋友圈很单一,家人、朋友,加入行动营后有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老铁。有精致的早餐、开启自己的课程从0到1、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被使命感驱动着热爱环保的地球战士......每一位老铁都血条满满技能无限,他们的活力无限和能量点滴感染着我。
行业百态,万千日常,让我视野更加多元。
拆解能力更强
现在可以很娴熟地进行一场线上主持、点评、总结和处理学员突发状况,让我的拆解能力和场景迁移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打破学生身份
11期担任思启点评官&排长,因为学生的缘故有点不自信。结营时,老铁们知道学生身份不但没有表示疑虑,还主动提供各项帮助,春节更是向各位小伙伴收集祝福,有收到来自德国的问好,有收到来自美国迪士尼乐园的新年祝福....很感动
对人际感知的提升
觉察力和感知力一直很微弱,做很多事情只能依靠直觉和条件反射,这里的每一位老铁都很温暖,用心、认真地关心和温暖彼此,很多次能明显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破土而出。
回过头去,和看到生活中,发生一件事情,开始尝试在对方的立场,他的考量,我的视角;他的认知,我的潜意识....看待问题,更加多维,而不是简简单单一个角度。试着用同理心去斟酌每一件事情,刚开始会担心自己和别人被磕着、绊着,小心翼翼,尝试后的调整迭代,直到现在的闲庭信步。
这三点是和伟良哥交流的时候,他帮我梳理的,确实是三点很大的改变。今天的碎碎念有提前准备,主要关于大学生活的。
【因果不虚,偷的懒都是要还的】
我是一所末流二本的大三工科学生,直到上大学一直都是个小土包,知道得不多,也没有意识主动获取更多。大一大二认真上课,参加的一些比赛好入围几次国赛,奖学金和创业大赛的奖杯让我一度认为自己还不错,像一只青蛙一样坐在井底沾沾自喜。
直到大三开始梳理自己为未来做规划,列能力清单时才发现自己身无长物;直到开始备考研究生真正落实到知识点上,我才发现那些奖学金都只是泡沫;直到真正把目光放到远方,才发现根本不知道路在何方.......
在一亩三分地的井底悠闲地坐着,从不曾探出头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直到加入行动营,通俗地说,拓宽了见识。这时候回过头去看两年大学生活,看似认真充实的背后不过是在小天地里的按部就班,没有思考和迭代,没有进步和沉淀。
深奥的课本老师只是讲述、考察最基础的点,繁重的课业只是顺其自然,手边的机会毫不在乎地挥霍......当时没有思考,那些轻松拿到的荣誉和奖杯自己是否真的能够撑起,自己的能力是否真的足够偶尔沾沾自喜。
在假象的自我成就中幡然醒悟,我不是要和身边的人比呀,我的目标从来不是脚下这片土地。如果要去远方,那里才应该是我的参照物。
大学前两年毫无目标的顺其自然甚是轻松惬意,备考研究生最初阶段就力不从心。如果最初不舍得自己吃学习的苦,那就将来吃生活的苦。虽然,并不觉得学习有丝毫苦楚,只是,太顺其自然了,不曾下过一点心思。
为什么有人愿意吃生活的苦。而不愿意吃学习的苦呢?因为,生活的苦是将一个人钝化的过程,而学习的苦是锐化的过程。
不过,打好基础最好的时间是两年前,其次就是现在。当下开始,可能很多需要查漏补缺;可能,会有点难受;不过,在路上。
【走得每一步都算数】
其实最近琢磨梳理大学也不是只有丧和颓,大一大二严格敲两年代码的状态在大脑搭成了框架,专注和不断接受新事物的状态是敲代码的日常。
两年时间,和辣么多的奖项,几经挣扎,多番权衡,终于挣脱存量的桎梏。虽然现在旁人看来,亦或是我,是更适合的方向。可,很抗拒和抵触,不想再勉强自己了。两年时间的闭门造车,到了站起来打开门看一看的时候了。
刚开始决定换方向朋友和老师都劝我现在这个很不错,机器时代,有积累和沉淀,我也一度夜以继日思考这样做是为什么?两年的时间意义何在?也曾自我怀疑是不是太过任性。
可当我真正开始认真做一件事情,我瞬间明白,两年时间的积累和沉淀都在:自律、意志力、细致(调代码BUG)、学习的状态.....这些,都在呀。
想到一句话,小时候吃过的肉记不清什么味道了,但我知道它们在我的血液里。而我们走得每一步,都结结实实沉淀在我们的见识和气质中,举手投足皆是展示。
拒绝花费大学半壁江山时间敲代码的行业,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走的每一步都算数,即使是弯路,也会在某一天展现它的价值和意义。
所以,如果眼前的困难挡住了视线,大胆制定一个大到足够讲视线越过它的目标。站在上帝视角,把困难弱化为沧海一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初中背过一段儿诗的片段,当时苦不堪言,现在贴在考研室桌上。
22天迅速得尾巴也抓不住,不过此刻的我们更像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外人看到的永远是光鲜亮丽,但只有这些温暖的伙伴,能看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背后,是血淋淋的继续努力。
其实没关系,烈焰二连还在,“世外桃源”的剽悍江湖还在,温暖和力量一直在。这里的所有人都是真心推着向前跑,彼此心疼,真切地为点滴成就喝彩。感谢遇到这群伙伴。
虽然觉得自己不够你们厉害,但还是很大胆地爱你们~~
打卡看似结束了,有没有觉得状态在消退,有原路返回的迹象。赶紧踢醒自己,想想以前的徘徊和茫然,不要回到以前,碌碌到像魔鬼一样匆匆忙忙,还南辕北辙。
这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而是我们在蜕变路上开始的结束,继续剽悍前行呀!
我们,都是自己的行动之王。新的一年,把技能配齐,狠狠地盘一盘2019。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不期而遇的我们,来日可期。
愿你我可以一直血条满满技能无限,眼里长着太阳,笑里全是坦荡 。
善良,勇敢,优秀,绝不妥协,祝你也祝我 。
万山千程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