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我看到一个纪录片,影片中导演组来到了一个云南小镇录制节目,偶然的回头发现躲在墙角的藏族女孩,她手里抱着一只小羊羔,如果有游客拍照的话她可以得到5元的报酬。可因为腼腆,她一无所获。
节目组冬冬给十七岁的茨姆讲述繁华的上海,她一脸惊讶的说,一百多层高的楼,不可能吧。
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冬冬看着眼前的小女孩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邀请茨姆去上海做客。这个想法遭到了节目组杨哥和茨姆叔叔的反对,杨哥担心她见到了繁华的上海后会不会迷失自我?心里巨大落差感需要怎样去平衡?她叔叔觉得女孩子早点结婚生子就好了,不要去外面闯荡。
一个月后,事情迎来转机。在茨姆妈妈的坚持下,茨姆和她父母来到了上海。冬冬在机场接了他们,陪他们第一次坐地铁,他们觉得很震惊,他们继续震惊的登上了一百多层的高楼。
幸运的是,茨姆并没有迷失反而坚定了自己的方向。
十年之后,节目组再次来到云南,只不过此次主持人不是冬冬而是亮哥。当节目组看到茨姆的时候,眼前是一个成熟稳重的民宿老板娘。亮哥惊呼不一样了,不一样了。
看着十年之后的人,双方眼泪都不由自主掉下来了,喜极而泣。亮哥为茨姆的成功感到高兴,茨姆因为亮哥的突然拜访而感动。
茨姆妈妈听到节目组到来,赶忙过来见面,喜极而泣,没想到还能再次重逢。
再次和节目组旧地重游,再次经过第一次见面的地方触景生情,是冬冬不经意转身看到了在角落怯怯的茨姆。茨姆泪流不止的说:看到这里就想到冬冬哥。
随后,亮哥与冬冬视频,接通看到双方的那一刻,茨姆再次泪流。我相信那时候的冬冬是十七岁茨姆的一道光,只可惜这道光只能藏在心里。
冬冬看着眼前的民宿连连称赞:太漂亮了。看着十年后的茨姆泪目,冬冬也默默擦着泪水。
十年的时间,谁也没有想过真的会重逢。因为大家都默契地认为,这一站下车了。
我脑海中在回忆,十年前的朋友希望见谁?
想了许久,实在想不起来。
这么多年过去了,也许不见才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