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头条首发https://m.toutiao.com/is/iGUJG4D/ 人到中年,忙碌和空闲的人生,大不一样 - 今日头条
踏入中年之后,我们会发现生活变得艰难,食衣住行无不倚赖金钱。而回到家后,却发现身边有一群仰仗着我们的人,而我们自己却无法依靠任何人。为了谋生,我们不得不奋发努力,工作紧张,出行匆忙,甚至连睡个觉也要抓紧时间。正如俗话所说:“闲则无味,忙则有价值。”只有用心观察和思考,我们才能发现,忙碌与悠闲的人生截然不同。
01方向偏离,一切辛劳皆为徒劳。
在战国时期,苏秦拜鬼谷子为恩师,倾心学习了丰富的道家思想。离开鬼谷子之后,他专注于撰写材料,详细解读了七国之间的关系、当时的局势以及用人机制,一气呵成地完成了十万字的篇幅。完成文字工作后,苏秦匆忙开始变卖家产。随后,他前往秦国,多次与秦王会面,然而却未能获得重用。最终,他忙碌了几年,变卖了马车和衣物,才终于得以返回家乡。
东晋时期,有一位才华出众、出生于武将世家的人名叫周邵。庾亮这位杰出的大臣听闻周邵的名声后,专程找到他,希望能邀请他一同为朝廷效力。然而,周邵一直秉持隐退的志向,并多次回避与庾亮的会面。然而,在庾亮的引领下,周邵最终承诺出山,并在濡须口之战和石亭之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有一天深夜,周邵忽然叹息道:“我竟然作为一个伟大的男子汉,被庾亮戏弄了。”说完,他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苏秦年少时深为自己的才华所折服,自负盈天;而周邵则终生被人操纵,无法自拔。他们的努力,不仅未能获得成功,反而自食其果。逆时代之势的奋斗,难以有所起色。纷争四起之际,君王期望能够垄断权力,寻求能够谋取私利的军事人才。而此时,若向君王推崇“耕种技术、与民同乐之法”,恐怕是徒劳无益。在和平年代,你劝说君王兴师动众、挑拨离间,众人必然视你为心怀不轨之人,即使你获得成功,也将被视为罪人。
违背内心的行动,变得一团糟。有些父母过分地控制孩子。孩子本想学法律,却被父母要求学历史。孩子顺从父母的心愿,进入了法学院,却毫无兴趣,学习成绩糟糕透顶。当父母察觉到孩子需要改变专业时,孩子已经十七八岁了,基本上已经定型了。
有些人在踏入社会后,毫无计划地进入工厂打工。经过几年,他们发现收入不尽如人意,也没有学到任何专业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压力逼迫他们不敢换工作,只能无奈地忍受现状。另一些人则频繁换工作,眼见别人的事业似乎比自己好。他们要么失业要么找工作,忙碌的身影让人既心疼又难以理解。
众所周知:“格局决定命运”。这句话的道理在于方向的选择,如果格局狭窄,只考虑眼前利益,那么忙碌只会成为自我消耗。做人,没有功劳就不必谈论辛劳。抱怨是无用的,只有成绩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02方向正确,即使闲暇时也在前进。
众多人仰慕苏东坡,同时也以为他的一生充满波折,多次被贬,忙得不可开交。然而,实际上,他有大量的闲暇时间。要不然的话,他怎么会有时间研究美食,常常与朋友一起品酒、爬山呢?事实上,“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名言,正是在他在沙湖游玩时,遇到细雨时写出的。而“人间有味是清欢”,则形容了他与朋友一起外出,采摘野菜,并从中体悟到的滋味。只有生活不忙碌,才能用心琢磨文章,感悟一餐一菜的滋味。
东晋名臣谢安长期隐居于会稽郡山阴县东山。他在担任官职后表现得非常沉稳,令人深为敬佩。有一次他与大臣们一同出海,遭遇了巨浪。其他人都陷入惊慌失措之中,而他却保持着从容不迫的态度。这并不是因为他没有事情可做,而是因为他具备了极高的定力,懂得如何运用轻松的力量来应对重大挑战。也许你会认为,只要方向正确,就可以按照小时候的理想去行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真正的应对之道是在遇到变化时灵活调整,顺势而为。方向是固定的,而人应具备灵活的适应能力。
当你发现方向错误时,立即进行调整,明确方向后再出发,就会变得顺利。就像苏东坡一样,他走过黄州、惠州、杭州和海南,尽管日子很艰苦,但生活很美好,总有无尽的乐趣。如果你的人生经历了困境,周围的人都忙于应对,你要保持冷静,有条不紊地处理眼前的事务。就像谢安一样,每一步都由自己设计,可以前进,也可以后退。
《道德经》中谓:“圣人被褐怀玉。”有神之人,心怀珍宝,相貌平凡。不求繁华外表,唯求内心淡然,从容不迫,反而事事亨通。中年之人,善用家庭之力,以合理之安排,同心协力;掌握就业奥秘,善与同事合作,则自然成为实质性的领导者。
03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必须找到忙碌和悠闲之间的平衡,因为“凡事有度”。我们应该避免盲目忙碌,也不要过于懒散。以一个单位为例,高层次的人才在办公楼中策划决策,而低层次的人则在车间里努力工作。然而,高层次的人获得更高的收入,而单位也离不开他们。相反,低层次的人很容易被取代,收入也较少。
如果当前你陷入繁忙的状态,不断超时工作,却依然缺乏被重视的感觉,这意味着你需要进行自我调整。在人生中,有80%的问题需要金钱来解决,然而,赚钱的方法并非仅靠勤奋,而是要巧妙运用技巧,甚至借助他人的力量。当步入中年之后,保持从容不迫、稳步前行的态度,是我们的底气,是家庭的安全感,也是孩子们的自豪所在。因此,积极地进行调整,平静地思考自己的发展,并培养自我修养,才是最具远见和智慧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