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伸出自己的舌头,十有八九会发现自己:舌头边缘有锯齿状,白白的舌苔铺满了整个舌头,舌头中间还可能有裂纹......
如果你上厕所,会发现自己大便黏在马桶上,再怎么冲也冲不,需要很多手纸才能擦干净屁股,还可能便秘......
中医将齿痕舌或者舌苔白腻,或者黄腻,或者舌苔厚,大便粘黏或溏稀不成形,满脸油腻,嗜睡,困乏无力等等这种状态称为湿气重。湿气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
体内湿气重,导致水湿内阻,造成舌头胖大,舌的边缘受到牙齿的挤压,久而久之,就成为了齿痕舌。所以舌头边缘有锯齿,说明体内长期有湿气。
湿气重并非仅仅引起齿痕舌这么简单,毕竟这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身体的其他症状会越来越加重,最终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
起初湿气重的人只是感觉舌像异常,大便糖稀不成形或大便粘黏、皮肤起疹起痘,稍重时胸闷乏力、体态困乏、咽喉肿痛;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关节疼痛,体型肥胖;久而久之还会引发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
湿气还会极大的影响一个人的容貌,表现在皮肤上会出现长斑长痘,全身爆发湿疹,暗黄无光;表现在体型上就是水肿肥胖,大腹便便;表现在精神气色上就会出现无精打采,困乏无力。
值得深思的是,湿气对人的健康危害如此之大,按理说人们会特别重视祛湿,可是为什么湿气还是非常普遍,甚至十人九湿呢?
真实的情况是:
湿气为祸,常常引起全身的不适,背后的原因是湿气会侵入五脏六腑,堵塞身体水道,引起三焦气机不畅:
湿在脾,则脾虚,湿在胃,则胃弱,湿在肾,则肾虚,湿在肺,则肺弱,湿在三焦,则水道淤堵,湿在经络,阻碍气机运行。
而人们祛湿的时候,只知道利水渗湿,不知健脾健胃益肾理肺,疏淤化堵。
那么中医是如何正确的祛除湿气的呢?
其实中医很早就认出了湿气的本质,认为湿邪的性质是阴邪,重浊而粘稠,引起湿气的内在因素是脾虚,湿气长久缠身,入侵五脏六腑,造成了肾虚,肺弱,肠胃虚弱,三焦气机阻塞造成体怠神乏。另外,湿气还易与风、署、寒、痰等邪气结合成风湿、湿热、痰湿、寒湿等,因而人患了湿气,体内即有阴邪,也可能有阳邪。
所以正确的祛湿的方法一定会遵循这样的3个原则:
1,湿会入侵五脏六腑,祛湿当恢复身体与水液代谢相关的器官,即健脾(运化水液),宣肺(布敷水液),益肾(主管水液代谢),健胃(协同运化)、化淤积(疏通水道)、通三焦气机为主。
2,湿为阴邪,又易于其它邪气结合,治疗时当于阴中求阳,不可简单的认为以温阳之药补之或利水渗湿之药除之就能袪湿,因为阳邪最忌温阳之药,而利水不滋阴会伤阴。
3,有湿气会使身体三焦气机受阻,使人体怠食倦,因此要根治湿气,需要调畅三焦。
中医认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出自张景岳《新方八岳引》,故治之之法,当主要以中性之药扶本固阳,以凉性之物滋阴升阳,并配以利水之物渗湿,再以一二味温阳之物引之,此乃历代医家的共识。
所以除湿应以健脾健胃+益肾理肺为主,以阴升阳,滋阴利水、调畅三焦气机为根本,这样见效快,安全不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如果单纯以利水渗湿的红豆薏米祛湿,会伤脾胃。而如果以温阳之药补之,犹如烈火煮水,会伤阴损津。
历来中药祛湿用辛燥温阳之物,虽短期可以燥湿胜湿,但不能治本,久服会伤人阴津。
而民间多选用红豆薏米滋阴利水,由于没有温阳之药引之,久服会损伤脾胃。
现在来自测下自己是否有湿气?
1,大便溏稀,不成形,小便排泄不畅。(湿在肠胃)
2,胸口闷,喉咙有痰(湿气在肺)。
3,困乏无力,无精打采,怎么睡都睡不够。头晕犯困。(三焦气机受阻)
4,体重逐年增加,肥胖水肿。偏瘦的人也会有小肚腩(湿在脾)。
5,胃胀,胃难受,多吃点东西就成积食,大腹便便(湿在胃)
6,机能衰退,对房事不感兴趣。(湿在肾)
看看这6条症状,你会恍然大悟:湿气是会入侵脾,胃,肠,肾,肺,阻碍人体气机,而且还容易与其它邪气结合起来,与风结合成风湿,与暑结合成湿热,与寒结合成寒湿,与痰结合成痰湿,患了湿气的人,身体可能同时要承受几种阴邪和几种阳邪的侵扰,难怪湿气重的人会有那么多症状。
湿气的判断还有4个最简便的方法:
1,舌头边缘有锯齿,俗称“裙边舌”。舌苔白厚。
2,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
3,浑身是否有黏糊糊的感觉,老感觉不清爽。
4,大便粘黏马桶,冲再多水也冲不干净。
如果你符合湿气症状的1-2条,就要赶紧祛湿气了,如果你符合很多条,那么肯定说明你正在备受健康恶化的困扰,祛湿就刻不容缓。
否则难缠的湿气会夺走你美好的生活,让你满身都是毛病。
更重要的是,湿气缠身的人浑身没有精神,灰头灰脸,于家庭来讲,患了湿气往往体倦食怠,做事拖拖拉拉,懒言少语,家庭为止也阴云密布,于事业来讲,在职场上和事业上往往力不从心,被同事和竞争对手远远甩开。
要想彻底去除体内的湿气,需要从几个方面调理:
01 晚餐要少吃,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少饮酒、少喝冷饮,这样才能养护好脾胃,避免体内湿气的产生,从源头上解决湿气重的问题。
02 多运动,每天走路40分钟,或练太极、瑜伽等有助于改善微循环的运动。这样有助于保持经脉气血的畅通,避免体内垃圾废物留滞,使得体内湿气无处藏匿。
03 少思虑,多静心,因为思虑过多会伤脾,脾虚则生湿。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不舒畅的人,很容易变成湿气重的体质。
04 中医方剂调理
这七种材料组合在一起称为中医方剂的“君臣佐使”,既祛湿又健脾。
君(芡实)补脾祛湿、益肾固精、强身健体、除湿止带
臣(红薏米)健脾燥湿、祛湿消肿、清热排脓、美容养颜
佐(怀菊花,枸杞、茯苓)清热、解毒、祛风、清肝、明目
使(栀子,甘草)泻火除烦、清利湿热、保肝利胆、凉血止血
递养生精品,护贵体安康。对祛湿感兴趣的读者,欢迎添加微信: z28155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