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出现了一种趋势:不敢讲牺牲精神、奉献精神了,不愿意讲牺牲精神、奉献精神了。因为讲了,我们的孩子们就可能会成为那样的人,就可能“被怂恿”着去牺牲,去奉献了,这就等于将他们推向了危险边缘,出于保护的目的,我们不能讲。所以英雄人物要从我们的书本中、剧本中退场,为没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篇目腾出地方。
英雄主义是什么?是把自己作为集体的一份子,克服作为一个常人的顽固弱点,为国家,为受难者,为处境危险者挺身而出,排除万难,不怕牺牲。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可能人人都是英雄,但不能没有英雄。因为英雄是人类精神的灯塔,它突破人类固有的自私性与狭隘性,引导人类的精神逃离猥琐,走向伟大。
“取乎其上得其中,取乎其中得其下”。如果我们把自己民族的精神准线定在流氓品格之上,会是什么后果?如果我们从小就把理想基调定在了猥琐的人格之上,又会是什么后果?人都有一种突破自我的自然倾向,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走向群聚并结合在一起。但是如果我们不把这种追求超越的趋势引导向为国为民的伟大事业,就会被误导向私欲膨胀霸凌弱众的浪人习性。人人都不把英雄作为人格偶像了,难道拿流氓无赖当成人生标杆?
没有一个“我”不恨“他”的自私自利,明哲保身,但这样的他人正是一个一个“我”亲手打造出来的。“我”爱我的子女,所以“我”不要哪怕他们流露出一点作出牺牲的情绪。这样,他们就不会吃亏,也不会面临危险了。而同样一个“我”又希望“他”和“他”以及“他”和“他”的孩子们,在“我”的孩子们身处困境时,能给予“我”的孩子们以帮助。这样的希望会实现吗?——世界和平由他人来创造,我只享受和平的成果,并在实质上对这种和平形成破坏。
更具危险性的是,自私的人格以及在自私上寻求有更大超越的自私人格,会让维持一个社会良性存续的公共感彻底丧失。一种牺牲与奉献的精神本来是抵御强大的自私侵略性的最好武器,也是实现社会公私均衡的最大砝码,不知道是谁要扔了这武器与砝码。如果一个孩子身边所有的人都是纯粹自私自利的,当他走向社会的时候,会安全吗?他再不想牺牲、再不愿意奉献,总有一个自私的社会游戏——比如海盗分金币——会自私的把他作为牺牲者和奉献者落井下石的牺牲掉,奉献掉的。当亚当·斯密抛出人的自利利人而无形之中实现了社会公益的命题的时候,他还有“道德情操论”兜底,而我们的“流氓人格论”里只有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