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201节情商课第19节读书笔记
今天这堂情商课要讲的是,如何面对空虚这个情绪。
空虚感有多可怕呢?人往往为了逃避这种空虚的感觉,甚至愿意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有些人喝酒,喝到上瘾;有些人吸毒,吸到上瘾;乃至于自残的都有。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大学跟哈佛大学联手做过一个研究,在这个研究里面有两组人,被要求待在房间里面6到15分钟,全程必须保持清醒。其中一组人过得比较好,TA在房间里面可以看书、听音乐、翻照片,虽然不能够跟外部沟通,可是起码有事做;另外一组人比较倒霉,在房间里面不可以有纸、不可以有笔、不可以有手机,没有任何的设施。这一组人待了十分钟之后,开始感觉很痛苦。这时候,在这个无聊的房间里面,出现了一台电击器。也就是,说房间里的人如果要找事做的话,可以使用这个电击器,电他们自己。实验结果发现,房间里面有67%的男生会选择去接受这种完全无谓的电击;女生有25%,也就是每四个女生有一个女生,也会这样做,宁愿把自己电一下,都胜过完全没事做。
要对付空虚感,必须要分析一下,空虚感是怎么来的?
第一种原因,可能来自于责任感的缺失。身上背了越多责任的人,越少说出“人生好空虚”这句话。想一下我们的上一代,很多人为了忙碌,照顾生活、养家,把自己累得半死,他们会说“好累”,可是他们不会说“好空虚哦”;而不用背负责任感的人,往往会轻易说出“空虚”这两个字。
在这里,我想要讲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小事情,我在玩一款游戏,我本来玩这款游戏的时候,靠着我自己的力量,从底层开始,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可是后来,我失去耐心了。结果呢,我就花了一点钱,从我朋友那边买过来一个TA的游戏账号。TA已经把里面的角色都练得非常的强,一切的装备都很齐全。我跟TA买过来这个账号之后呢,我发现打起游戏来得心应手、天下无敌。照理说我应该很高兴,可是我霎那之间觉得很空虚,就是“我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呢?”我平白无故地得到了这么多的装备,这么多的力量,可是我失去了玩游戏的乐趣。
我知道,人生当然不等于一场游戏,可是毕竟,如果一切都来得很现成,从天上掉下来,我们只是把它给接住,我们会毫无成就感,我们会毫无责任感,我们会觉得空虚。所以,要想解决这种空虚,光是被动地等待刺激,是不行的,你必须主动,去练习「为別人付出」。治愈空虚,不是等着被别人填满,而是需要反过来去充实別人。
所以有一个实验,是给一群犯人各自养一只狗,把这只狗从又病又弱的状态,照顾到像正常的狗一样可以跑、可以跳。结果这些犯人,都得到了心灵的寄托,他们不再像原来自己关在监狱里面,感到那么空虚,那么想要闹事,去寻求存在感。他们把他们的责任感,发挥在这些他们所照顾的小狗身上。
除了失去责任感之外,第二种空虚感的来源,是没有人生目标。我要讲一个你可能听过的故事,西西弗斯推石头的故事。你如果喜欢读一个法国作家卡缪的小说,卡缪写过这个《西西弗斯的神话》。西西弗斯在罗马神话跟希腊神话里面,有不同的形象,可是姑且不管他是什么原因得罪了众神,反正西西弗斯就是得罪了众神,众神决定要惩罚他。惩罚他的方式就是,他必须要每一天都把一块巨大的石头,千辛万苦地推到山顶上,而这块石头,一定会再从山顶上面落下来。,每一天都重复这个过程,这就是众神对于西西弗斯的惩罚。这个故事之所以有名,就是因为作家卡缪借由这个故事,来呈现我们生活的重复与荒谬。很多人看到这个故事,心里面有感触,想说自己每一天重复地去上课、去考试、去上班、去赚钱,一日复一日。赚进来的每一分钱又会花出去,再赚,再花掉;念进来的每一个字,考试的时候用出去,就忘掉,好像重复的事情,永远没有办法累积出一个结果。这不就是人生吗?一旦感觉到人生这么没有意义,巨大的空虚感立刻会袭击我们。
如果我们就是西西弗斯,我们该怎么办呢?你要想的是石头永远都会掉下来,还是石头永远都可以被推上去?把石头推上山顶的过程,不就是每一天我们赚进每一分钱,读进去每一个字的过程嘛?这个过程不就给了我们成就感,让我们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事情?如果你想的是后果,那很抱歉,后果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出生,就直接要迈向死亡。如果因为有死亡等在前面,就不能够享受人生,这样子就是被空虚感给击败了。可是反过来,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知道即使石头会掉到谷底,我们还是享受着“把石头一路往上扛”的这种力量、这种过程,或者,把石头扛好了之后,我们一路走下山来,依然一路上能够感受到鸟语花香,感受到山光水色,那就是人生的过程。
我们的情商课,一开始说的就是,要舒服地做自己。所谓的做自己,当然必须包括“我自己想要达成什么事情?”失去人生目标,不是只有空虚感是个问题,而是整个人生都会有问题。怎么样去寻求人生目标,是我们整个人生的过程当中最精彩、最有趣的一件事情,只要感受到那个乐趣,就不会感觉到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