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谦虚谨慎的人生美德

        唐代诗人杜荀鹤在《泾溪》诗中这样写道:“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诗人借景写心,壮物喻人,从透析简单的生活现象入笔,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人们在艰难和危险的环境中,总能保持一种特别的清醒,战战兢兢,唯谨唯慎;但当置身“平流无石”之时,却容易麻痹大意,放松警惕。结果是“成于忧患,败于安逸”。所以,古今中外有无数的志士仁人频频发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警醒后人:必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传统和作风。在人生的历程中,谦虚谨慎是一种处世态度,是一种人文素质,更是一种做人风格。明代文学家方孝孺说过:“虚己者乃进德之基。”他认为人生的很多好品德都是以谦虚谨慎作为基石的。苏联诗人高尔基说过:“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满招损,谦受益。这是一条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因此,一个人要立身于社会,必须常怀虚己之心,涵养谦逊之德,学会藏锋蓄锐,善于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走向人生的成功。

谦虚谨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