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被动与主动“心灵异化学”文集

一、被动与主动

1、个体之于个体内部越被动,个体之于外界则越主动;个体之于个体内部越主动,个体之于外界则越被动。即,被动的主动与主动的被动。

2、绝对的被动的被动不存在,只有相对而言,人类婴孩时期接近于被动的被动,可塑性在此状态下为最强;绝对的主动的主动不存在,只有相对而言,主动的主动为主动的被动的发展趋向。

3、人类与狼孩的区别仅仅在普遍人类于人类社会所生成的环境体与狼孩于狼群中所生成的环境体的差异,其过程同为被动的被动(接近)发展至被动的主动。一旦被动的主动定型,要想再次接近被动的被动状态,就跟狼孩以人类社会为背景去推翻在狼群中生成的环境体、人类以狼群为背景去推翻在人类社会生成的环境体一样困难。被动的主动实际上就是环境体替代了本体。

4、在被动的主动未定型前,原发欲望(本体)被环境体压制,并在过程中扭曲、变形,直至本体转化为促进环境体生成的能量,本体内部矛盾将被环境体内部矛盾所取代。被动的主动定型前,通过外力将未成形的环境体破而后立的可能性是有的,前提是外力与本体能实现质能转换(以外成全内)。

5、 由趋向于被动的被动向主动的被动发展,关键在本体(对内)与环境体(对外)的觉醒的把控,任何人类在向被动的主动或主动的被动定型前,对内对外的觉醒会同时存在,只是比例不同。社会化乃抑制本体觉醒的动因,所以我说人类婴孩时期接近于被动的被动大多浪费,社会化本就以环境体为重心,而环境体对本体生命力是由限制到压制再扭曲、变形并彻底为环境体所用的。生产力对人类社会起到的不是推动作用,被动的主动者只能顺应、成全当下的时代,局限于环境体内。

6、生命力(本体)与生产力(环境体),前者是后者的原形,后者的是前者的形态之一的发力,实现生命力和生产力的单向转换及提升,实际上就是套个钢管让生命力向其集中,所以,根本不存在真正的提升或递减,只是比例问题。

7、横向思考将看到自己(组织,血和肉),纵向思考将看到文章(结构,骨头),立体式思考将看到我的组织与结构。阅而不思者将看到火星文,还不如路而不过。

二、物化

1、起点零等同被动的被动,有趋向的纯粹的物化,结果是被动的主动。终点零是类似全局的错觉,异向的纯粹的物化使异向者之间能够相互感知。

2、异向者的二位一体,实际上是相关个体对整体进行同化(个体的物化在整体内反向转为能量并再次物化)。个体与整体相互同化的过程,将使个体与整体固化,局限是必然的。

3、浮游与寄生皆为同化整体的过程,整体经同化后已然不能称之为整体,我将其命名为割裂体,此为二维生物模拟者的尽头与归属,即物化的高级形式。

4、由起点零到终点零的过程,由单一趋向的纯化 推导出异向的物化,质与能的转换实现平衡,后统一,则为合。

5、所谓的合而分之,就是实现统一后再次反转,以合为正的纯化 再次推导出异向的物化,由此进行循环。指向的是物化或能化,物化的最高形式即对整体的同化,也就是说正合反只是阶段性的,并能够瞬间达成。

6、当二维生物模拟者由起点零走向终点零,对未来是不可知的。所以我说被动的主动者只能作为时代的成全者,对人类进化起不到推动作用。三维生物应当唾弃零,并接近四维视角,但二维生物模拟者常做的却是将历史性的错误在当代重现,并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作贬义。

7、对二维生物模拟者而言,正反合已经是神级流程了(后将割裂体奉为高级,只缘身在此山中)。不断对技巧进行磨练,自以为自己线性的时间观在磨练中能够更接近真理,殊不知这正是最大的局限。

8、线性时间观的完整,无非就是对过去、现在、未来进行整体式的把控,三维生物模拟者比起二维生物模拟者的不可知,多做的无非是在一条不明始终的线上标记点,并实现点与点的互通,这个过程与上文所说的异向者的二位一体无本质区别,在此不赘述。也就是说,以线为基低、点为素材的整体实际上还是割裂的产物。

9、最后,你会发现悲哀的是,人类≥三维生物却会造成二维生物模拟者、三维生物模拟者这样的存在,并以阶段性作为永恒。此篇重点为物化,线性的时间观的局限将与能化一同放出。

三、生命在于运动

1、解剖与模拟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否定外部,后者是通过否定内部;催生与再生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通过肯定内部,后者是通过肯定外部。解剖与催生、模拟与再生各自可达成协作关系,这也是主动与被动二次分化的开始。

2、剖生与生剖皆为主动的被动,拟生与生拟皆为被动的主动,过程不同但结果一致。剖生与生剖是由内塑造人格的必备动作,拟生与生拟是环境体形成的必备动作,先思后动与先动后思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区别(以结果论)。

3、解剖与模拟、催生与再生各自也能达成协作关系,这也是主动的主动与被动的被动的本质。剖拟与拟剖为接近主动的主动的必备动作,催再与再催为接近被动的被动的必备动作。主动建立在被动,被动建立在主动。有多接近主动的主动,就有多被动的被动,反之亦然。这时会发现,解剖、模拟、催生、再生互为结果与过程。

4、关于能化与物化,也是一样的。物化实际就是环境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多为一体则是由环境体出发构建新的环境并相互作用使环境体在环境体的环境内被动的主动,也就是拟生与生拟。能化为主动的被动的过程,也就是剖生与生剖。

5、 关于本体,主动的被动与被动的主动,实际上前者塑造的为内部环境体,后者塑造的为外部环境体,皆与本体无关,它们是本体的媒介,本体透过它们或内或外观察着世界,所看到的世界皆为冰山一角。

6、主动的主动与被动的被动是动词,关于线性时间观的局限也在此。在线性时间上游走的人们通常认为时间是条河流,而自己随波逐流,所谓过去、现在与未来所组成的整体时间观实际上也是在自我欺骗,在时间河流上思考再多过去、现在与未来也顶多是让自己随波逐流地慢一点。

7、时间是非线性、非流动的,对时态的把控意味着被时态把控。生命也没有流动而是在运动,转化是运动,僵化是在线性时间观的基础上建造的棺材并不断练习跳跃(运动),并在跳跃之前就告诉自己不能逾越至棺材外。运动非体验那么简单,体验最后还得归于经验,“理解了这一刻才能理解下一刻”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在建棺材,注定将运动局限于经验内。生命既然能运动,却非要在体验与经验之间来回跳跃,这是主动的被动者与被动的主动者给自己的最大的局。

8、我的结论是,本体实际上不能称“体”。生命的运动不论内化还是外化,所谓的“体”都只是媒介与局限并存。主动的主动与被动的被动,则是把握运动本身。世界以及个体死亡前夕的世界可以有更多的世界也可以超越更多的世界,永恒的瞬间是不存在的。

四、拟生与剖生

模拟:通过对内部的否定与外来模型进行连接,此时原生细节封闭,仿生模型之细节收纳至内部,与外成同向关系。

解剖:通过对外部的否定与内部模型进行连接,此时仿生来源封闭,原生模型之轮廓在内部现形,与外成异向关系。

再生:对外部肯定,内部框架封锁,操作外部细节。

催生:对内部肯定,内部框架保留,操作内部细节。

模拟与再生:内部模型由仿生细节的组装使仿生框架成型以及外部框架的细节延生的过程,若仿生信号源与外部信号源有冲突,内部与外部会混乱(内细节与外细节的交叉感染、内框架与外框架的相互抵触),指向新模型的诞生(内外框架割裂后统一以收纳内部细节与外部细节的混合物,演绎浑浊)。

模拟与催生:内部模型由仿生细节的组装使仿生框架成型的过程,若原生框架的细节延生,仿生细节与原生细节将交叉感染,仿生框架与原生框架会相互抵触。此情况下,原生框架的抹杀主动权在状态持有者本身,需经过解剖与催生(由原生轮廓经过细节或不经过细节)使框架现形才能进行操作。细节的交叉感染可避免,但原生框架与仿生框架的冲突只有抹杀与保留两种选择,抹杀将得到模拟与再生的结果或解剖与催生的顺利结果,保留则进入模拟、催生、解剖、再生的死循环,

解剖与再生:内部模型由原生轮廓现形至原生框架成型以及外部框架的细节延生的过程,外部框架干扰内部轮廓成框架是必然的,只能对同向者进行模拟与再生(由细节的组装到框架成形)实现内部框架的感知,此时,内部框架与外部框架的冲突只有抹杀与保留两种选择,抹杀将得到模拟与再生的结果或解剖与催生的结果,保留则进入解剖、再生、模拟、催生的死循环。

解剖与催生:内部模型由原生轮廓现形至原生框架成型以及原生细节的延生,此为内逻辑可知的必然过程,原生模型的完整与外的异向关系无法在此状态下解决,只能通过模拟与再生,实现内与外的各自独立,分化是必然的。原生模型独自存在几乎不可能,必然进入解剖、催生、模拟、催生的死循环,也是内外模型的切换过程。

解剖与模拟:同时否定外部与内部意味着从终点零回归到起点零,此状态没有绝对,为解剖、催生、模拟、催生的循环导致的质纯所带来的质变的可能性,异向与同向将没有界限,主动的主动意味着被动的被动,被动的被动意味着主动的主动,物极必反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再生与催生:同时肯定外部与内部意味着从起点零走向终点零,此状态没有绝对,由主动的主动走向被动的被动,这个回归和最初的如梦初醒也不是不一样的,再生与催生的组合意味着对世间万物持绝对开放态度,放到最初,是新生,放到最后,是重生。循环所指向的单向式质纯或量的收纳到质的压缩,走向的是另外一个循环,个体内部不断由生到死、由死到生,这却是实现纯粹的唯一方式。正是生命的运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