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夜猫子型,一般都是晚睡晚起,最近突然不知哪跟神经搭错了,偶尔早起一下,然后家里人很奇怪: ”哎呀,这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起早了,是有点哪不对劲,人有气没力,一是又躺回去,躺躺再说,结果被嘲笑: ” 刚以为太阳要从西边升起,结果这还没升起就掉下去了?”
但是今天读了易大师的中华历史的发源,还真发现一个小细节: 中华历史的”太阳” 还真是从西边升起的。
以前读历史我还真没注意这个细节,那就是周之前,炎帝就是从西边来的,乃西方戎族的一支,后来因游牧而进入中原,定居于姜水即今陕西省宝鸡市清姜河附近。”炎”这个字可以看出炎帝和太阳有关,在中华原初文化里,炎帝就是太阳神。而且周之后,秦人也从西边来,而且秦始皇做了始皇帝,也是打西边来的。从周到唐,“中国”一直在西边,“太阳”们也都是由西往东移。这才有西周、东周,西汉、东汉,西晋、东晋。但无一例外,西在前,东在后。历史上总是先有西周、西汉,再有东周和东汉。西为尊,西的”太阳”们为强大的国家,而”太阳”移到东时一般都是末世了。只不过唐以后,则是南北移动。宋虽然定都开封,却有四个京府: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洛阳)、南京应天府(商丘)和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南宋则有陪都杭州临安府,可见“中国”是从西到东,再南北移动。
这是中华历史很有意思的方位流变。
直到元明清,才坐北朝南,不再移动。朱元璋的定都南京,只算小插曲。
当然,这里说的“中国”完全不是地理概念,而是政治概念和文化概念,并且主要是文化概念。因为只有延续中华文化的政权,才有资格自居”中国”,而这个”中国”其实并不是真正”居中之国”,而且从偏西开始的。
”太阳从西边出来” ,现在比喻不太可能发生的之事,但是华夏文化的”太阳”就是从西边升起的,只是历史太久远了,我们已经忘了它本初的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