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关,人们像侯鸟一样,重复着每年一度的大迁徙,只因为内心所系有他们的亲人,有他们的故乡——
(一)
“故乡”是个很温暖的词,有时候故乡其实是一个简约却有着丰富情感的句子。
对于从农村出来的70后,“炊烟”也许是诠释故乡情节最经典的画面了:那村口一定有一棵生生不息的老树,往前不远的老式的青砖瓦房和房顶上的烟囱,还有因为游子的归来而袅袅晃动的炊烟,这些景致像发黄的老照片,在记忆的深处尘封。想家的时候不一定出现,却在怀旧时才从心底里幽幽地冒出来。
我对故乡的理解一开始其实是很单一的。就像字典里的解释一样——故乡:家乡,自己出生的地方(native place;hometown;brithplace)。《乐府诗集木兰诗》: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还有一种解释——原籍的意思,即本籍,祖居之地。明 李贽《答李见罗先生书》:“向时虽有贱累,今皆发回原籍,独身在耳。”
(二)
说起故乡,不能不说游子。中国向来不缺游子,就古人来说,出趟远门实不亚于生离死别一般。家人亲朋中有难舍难分的;有“无语凝噎”的;有涕泪横流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韦应物)”...仿佛这一走就再无相见之期。那是因为交通不便,信息不通,那时候天地实在太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看,都到了如此恍惚的状态了!
实在不能怪古人多情,对于一千年前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来说,“故乡”这个词该有多么温暖啊……古人的思乡情节也许是中国文化中所特有的形态。透过千年遥遥望去那些以信笺形式传留下来的乡愁也许是人类心底最唯美的情感了!如同美酒般清冽醇厚,积蓄千年,芬芳不息。
和古人相比,今人的思乡情节已远没有那么浓烈了。想家了,一个电话,一条信息,如果不够就视频。再不行就买张飞机票,哪怕千里之遥,也能顷刻赶回。没有关山万里,重重阻隔,也就不会有那“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时光真是一只神奇的手。对于苍茫宇宙来说,千年时光只不过一瞬,就在这一瞬间,时光之手轻轻一拂,世界变得触手可及。思乡情结于是像那袅袅炊烟越来越淡,再也没有古诗词里那种味道了。不知再过多少年,“故乡”也许仅仅就是一个词汇而已,除此再无其他!
(三)
世界变得小了,故乡便不再遥远,乡愁也变得老态龙钟了。习惯了在古老模式里怀乡的人终究还是豁达起来——
“所有的故乡原本不都是异乡吗?所谓的故乡,不过是我们祖先漂泊旅程落脚的最后一站(杨明)。”
“客里似家家似寄”(刘克庄词)。
“生命是瓶中的鲜花,爱情是不落的晚霞,家庭是暂时的温暖,坟墓是永久的故乡。”(老鹰)。“故乡”用在这里,似乎是怎么也让人亲切不起来了。但我想:人若死了,埋于地里,不如化作青烟,悠游天下。如此胸怀乃大,故乡即天下,天下即故乡……
(2017年1月8日午夜于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