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没有选择和比对就没有成本
人的行为背后是因为有的选择就有了成本考虑,人后悔是因为做出选择时付出的成本超出预期;成本是比较的结果,例如:媒妁之言、指腹为婚的情况下是没有比较的,没有选择就没有后悔一说,所以就不存在成本的问题;
自由是人类社会很有价值的东西,但是自由是有代价的;自由意味着选择,选择意味着放弃另外一部分的选择;当前你的行为都被成本决定,因为如果有比当前行为更低的选择,你一定会选择这个行为而放弃当前的行为;
二、 成本是便宜还是贵在于谁来支付以及什么时候支付;
一个企业里如果是由总经理来请客户吃饭的,每餐都要上茅台、五粮液,成本肯定不便宜;如果由销售经理决定请客吃饭,他会考虑什么时候用茅台、什么时候用二锅头,因为成本是他支付的(提成与费用和销售额挂钩),否则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只要成本由别人支付再贵都不贵;
价格是重要的,但是付款方式也是决定交易极其重要的环节,相同条件下,时间越长成本越低;
三、 企业的行为人、财、物、产、供、销中关于人的行为策略动机
人是什么:
政治学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心理学认为人是感知、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
文学家认为人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如:鲁迅眼中的啊Q);
人类学家认为人是灵长类动物进化的一个分支,;
西医认为人是各种系统器官的总和;
中医看来人是精气神,经络;
经济学家认为人是约束条件下的追究利益最大化的动物;
所以多年行为经济学统计研究认为社会人有7种为人策略:
1、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2、 利人利己;
3、 利己利人;
4、 利己不利人;
5、 损人利己
6、 损人不利己:
7、 损人害己;
综合观点得出如何看待人的行为:
1、 上述7种行为中:凡是利己的行为都是可以谈判,不利己的行为是不可以谈判的;
2、 能够想到利己的人是可以往上走的;如:公司的高管应当是利人利己的;中层干部应该是利己利人;基层是利己的就可以了,这当然是最低的要求;
3、 人在社会中都会最大限度的追求自己利益:人三岁就具备这样的智慧-----找叔叔;成功的人没有忘记3岁的智慧,他这辈子都在找大手的叔叔,过分相信自己这双手的人这辈子拿到会很少(相对机会条件下),只有会找大手叔叔人才会在人生的的策略中实现利己的最大化;
附:找大叔的故事:一个8岁的孩子从小家教很好,养成不占便宜的教养,圣诞节夜晚遇到商家赠送糖果的活动,经过父母商家允许后他也没拿,商家的大叔看到时这样的情况时夸赞这孩子教养真的好,而后直接抓2把糖果给他,事后母亲问原因,他说大叔的手比自己的大,抓的更多。。。。。。。
4、人这样一个动物在有限的生命中一直在追求如何让自己实现最大化的利己,当我们真正理解到人的行为策略后才会做好对人的管理,才会看清每一个人的行为和动机,他(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5、如何看待身边人和得力干将:中国大多数商人学会了乾隆养一个“弄臣”和珅的做法,即养“小人”的做法;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发现其实养小人不便宜:因为得力干将出卖的是能力;“小人”出卖的是人格,而小人是可以损人不利己,小人是可以损人害己的,他们做人的底线很低,所以企业家找合作伙伴一定要注意,要找做人起点高一点的,哪怕是找损人利己的也是可以谈判的,而小人是不可以谈判的,因为他们可以损人不利己;
结束语: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