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的本质》 PR. D4打卡
今天pr的书是《逻辑思维的本质》,每天没有规定哪一本,但这事我书架上最后一本没有pr的书,不知道为什么把它放在最后,却有了一些意外收获。
这本书看了书名,想着悦目的,却不知道想要什么。看着书架上p过的书,还是那么陌生,都这几天的阅读有一丝丝的质疑,又因为前期准备有些波折,心情也有些不平静,进行玩第四步,生产性休息事玩了两把游戏还都没过关。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情开始阅读。
今天选的触发次:词汇量,信息输入,信息搜集。20个,有10几个想要去了解,还是忍痛割爱的选择了这三个,并且属于同类。这个过程也是在跳出舒适区,不要所有一把抓,必须有选择的取舍。
最近在看心理学,逻辑思维,思维导图,看了什么,学了什么,脑袋里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思路。按照之前的心里,我会认为又是什么都没学到,都不会,现在不这么觉得了,它们都在我的潜意识里,只是我不能马上都拿出来。
这本书有点不一样,没有那么多的专业名词和理论,深入浅出的讲解了逻辑思维,主要包括思考和创意。
逻辑的衡量标准:条理和词汇,代表了广度和深度。思考力就是构思能力,写作都知道构思就是用明确的词汇,充分清晰的表达你的观点。通过词汇的边界线把自己在思考范围的内在和外在变得清楚。
信息输入,我们内部储存的信息具有单一性。义务教育,我们被动学习了各门课程,不管所有学生有多大的差异性,全部接受统一知识,统一的标准进行教育。网络削弱了我们的信息多样性,百度,淘宝,新闻头条,,各种平台都会根据你的喜好推送你喜欢类型的信息。这些现象都不利于我们进行多样性思维的培养,总在自己了解的范围内,从自己的角度进行思考,容易掉进愚蠢的牛角尖,缺少了创意。学习接受同一个频道的所有节目,看完报纸的1-3版,看完专题书单20本,都有利于培养信息输入多样性。
信息搜集,当我们遇到问题,总是第一件事去搜集信息。如果不去先思考,搜索到的信息会固定我们的思维,缩小创意空间。在此之前,脑袋里建立一个“结论假说”,思考问题答案的可能性,确定信息搜集的目的,在进行开始进行对“结论假设的验证”。假说——检验——验证或修改 假说。我是有问题找度娘,很少有自己先思考。这个触动很大。
第一次PR结束,写的有些费力,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开始了,就已经不错了。
看书停留在看和理解,很少有自己的观点。学习的拆书法可以开始实践了。挑战传统阅读,就要跳出舒适区,即使焦虑,质疑,不平静,也要坚持一下去验证。
感谢大脑和即使害怕也做了的自己,感谢PR训练营的小伙伴。Come on,baby!你比想象的要厉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