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似水年华,无论身在何方,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总是孩童时住的房子。
也许是一座四合院,太阳出来后耳边就听到了各种声音,嘈杂却不失愉快与热情,忙碌中也偷偷藏着闲适与温情。
也许只是一间小小的屋子,孩子在屋里跳格子一不小心就跳到了家门口。一些孩子探出头去寻找玩伴,总会能看到一双双相似的眼睛。很多间这样的小屋子挨在一起,就组成了多种多样的小家,家里的喜怒哀乐,很快就湮没于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了。
也许是乡村的一间草房子,就像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笔下的那间,远远望去,屋顶金灿灿的,用的茅草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据说是经久不朽。看似脆弱无助的村民,内心却如这屋顶的茅草般坚韧,在与艰难的生活做着抗争。
今天,来说说曹文轩的《草房子》这本书,在这几座草房子里都曾发生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亲情、友情、爱情,热闹的孩童、肩负责任的中年人、倔强的老年人,他们在普通的生活中过出了不平凡的人生。
在一个叫做油麻地的小村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静安稳地生活着。油麻地里有一片茅草盖的房子,这些珍贵的茅草,为油麻地的孩子们盖出了这几座结实的教室,油麻地的适龄孩子们就在这里朗朗读书、快乐嬉戏。
可这块地本身是一对夫妇买下的。原来的主人,就是秦大奶奶,是她年轻时与丈夫秦大一起奋斗买下的,这用了他们几十年的心血。可秦大还没来得及享福,就撒手人寰,只留下秦大奶奶独自看守这片土地。当地方政府来劝说她离开这里,在土地上给当地孩子们盖教室时,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不断抗争着,最终只留下了西北角的一间小屋。秦大奶奶的生活妨碍了校园的美化工作,彼此之间的隔膜与抗争却在一次事故中消解。在她用年老体弱的身体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之后,大家对她的态度转变了,四季轮回,秦大奶奶最终在这片草房子下安然的闭上了眼睛。
而故事的主人公,桑桑,是油麻地小学校长的儿子,他就住在草房子下,童年的那些岁月,他亲眼目睹了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悄然地发生着、结束着。
蒋一轮是桑桑的老师,他有才华、笛子吹得特别好听,也是油麻地小学教书最好的老师。蒋一轮爱上了村里的姑娘白雀,她的歌声如百灵鸟一般清亮,可白雀的父亲白三极力反对他们的感情,而桑桑成为了他俩偷偷传信的小邮递员。桑桑见证了他们之间感情的分分合合,最终他们俩却仍然在人群中走散。白雀离开了油麻地,蒋一轮也有了自己的家。桑桑手里拿着厚厚一叠沉甸甸的信,心里记住了白雀姐姐让他长大之后再看,那里面藏着一段无奈而又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桑桑虽然是校长的儿子,但是在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杜小康的面前,他总是神气不起来。杜小康拥有一些同龄人买不到的东西,而且总是能做孩子们想做却做不成的事情。桑桑不喜欢杜小康,但在杜小康的新自行车面前他却没有了骨气。杜小康家的大红门那么耀眼,让孩子们羡慕而又不敢轻易靠近。然而,杜小康家的大红门却在父亲出去购买货物的一次意外中永远的关上了。对于一个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家里发生如此大的变故,又因此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他再也不能威风疆场,心中满是哀伤与悲凉。他想回到美好的过去,却找不到那个曾经的自己;他想和父亲一起把家业重新建设起来,得来的却是一次次的失败和失落。最终,杜小康彻底离开了同学们,也彻底离开了以前的自己,他的心中就这样构建起了一座孤独的房子。
桑桑有羡慕的同学,有看不懂的大人,也有令他同情的伙伴,那就是纸月和细马。
纸月是邻村的孩子,因为从小不知道父亲的身份、母亲也早早过世了,经常受到本村几个孩子的欺负。无奈,姥姥哀求油麻地小学的校长,也就是桑桑的父亲,转到这这所小学。纸月每天都会比同班孩子多走很远的路程,但她依然愿意。纸月最终在桑桑和同伴们的帮助下不再受板仓的几个孩童的欺负,她从小脆弱的心灵得到了关爱,终于可以安心的上学、自由的玩耍了。
而细马又是谁?他是邱二爷从哥哥家过继来的孩子。邱二爷和邱二妈日子过得不错,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孩子,他们想去过继孩子,也是出于深深的无奈。可细马的长相和听不懂的江南方言着实不讨邱二妈的喜欢。细马就这样生硬地落户在了油麻地,和桑桑成为了同学。细马不会说普通话,在学习上遇到很大的困难,他最终放弃了学业而选择放羊。面对着不喜欢自己的“父母”,细马心中计划离开这里。可没想到,因为大坝决口,一夜之间,邱二爷失去了辛苦半辈子积累下来的房屋。邱二爷病倒了,而细马反而决定不走了,他开始盘算做生意赚钱,为邱二爷看病,慢慢地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一个懵懂的少年就这样一瞬间长大了。
每个孩子的故事就这样在桑桑的眼里发生着,被他记录了下来,而桑桑又是谁?故事里的他作文写的很优秀,经常被蒋一轮老师选中读给大家听。桑桑的父亲桑乔是油麻地小学的校长,他正直负责,荣誉感强,对桑桑和妹妹要求也比较严格;桑桑的母亲是一个善良又乐于助人,一家人幸福快乐的生活着。直到有一天,桑桑生了很严重的病,他的脖子上长了一个肿块,经常莫名其妙的疼痛,还会发烧。桑乔带着桑桑去城里看病,却得到医生无声摇头的回应。桑乔没有放弃,他丢下了工作,在以后的许多日子里,他不断地领着桑桑到处寻医问药,然而总是失望多于希望。桑桑幼小的心灵,是否懂得承受生命终究去逝去这个事实,他开始去尝试与接受。他想带着妹妹去看高高的城墙,他想跟着父亲去打一次猎,他依然很渴望上学……终究桑桑的病被一位老人看好了,而这段生病的经历,却让家里所有的人都更加深刻地领悟了亲情与关爱的意义。
在一座草房子下面可爱活泼的孩童们,他们各自家庭所经历的事情、遭遇的变故,给予了他们不同的成长道路,我们也看到了各种色彩的心灵体验,有无奈、有孤独、有关心、有对命运的抗争、还有亲情的执着。
长大后的我们,也许看这些童年故事时,能找到自己在某个角落里的影子。那个年纪,只有快乐是富足的,忧愁是淡淡的,难过是转瞬即逝的,朋友是吵架后转眼就可以和好的,而却总是在一瞬间长大的……童年很安静,安静的我们可以听到鸟儿的歌唱、风吹动柳叶儿的声音;童年很自由,我们可以自由地做梦,自由地奔跑,自由地无拘无束;童年很短暂,当我们看到这些草房子里发生的故事时,感觉离我们那么近,却再也回不到过去。
也许你的内心也住着一间房子,房子里装着你童年时未完成的梦想,是一首倾听心灵的诗,是一幅描绘人生的画,是一个帮助别人的计划,或者是为心爱的人做一顿无比丰盛的晚餐……时光无限,生命有限,童年虽一去不复返,但我们依然可以珍惜现在的光阴,去自由探索、去深情倾听、去真诚拥抱、去勇敢前进,去打开童年那扇心灵房子的窗户,让阳光洒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