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你干嘛弄的这么乱?”我吃惊地问。
刚走进客厅,我发现我的儿子正在剪纸。平时看到他剪纸,我是很高兴的。可是这次,他除了剪他的图画之外,还把一些不满意的画剪成了碎片。更让我恼火的是,这些碎片除了散落在桌子上和椅子上,还洒的满地都是。
儿子一下子就觉察到了我的不悦,开始自我防卫。“我是在处理垃圾啦!”他生气地说。
“这些画是不要的,不过不要洒的到处都是!”我火气比她还大。
“那我还能弄哪儿去啊?”他嚷嚷起来。
明明犯了错误,为什么不承认呢?我心里想着,不禁开始担忧起来。儿子不能主动承认错误,未来可怎么办?
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很重要的,这份担忧让我越发生气了。就这样,我们吵了起来。他说了些不尊敬我的话,我也提高了嗓门。后来,他开始哭了。
我真想说以前从未发生过这种事,但是事实恰恰相反。可想而知,这样的争吵让我们两个都很难过。
这样的情形不只会出现在父母与子女之间。我常常看到领导者与员工间发生可预见的冲突,开端通常是一方未能达到另一方的期待(“你在想什么啊?”),结局则是双方都感到愤怒、沮丧、伤心甚至丧失信心。总之,会造成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负面情绪。
冲突过后,我总是扪心自问:是什么让我会这样想的?
原因有很多,我爱儿子,想让他按我的那一套去做,我受不了他弄得乱七八糟,我有控制欲,我希望她取得成功……
但这些并不重要。
因为,弄明白自己行为的原因,并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你觉得弄清楚原因就可以改变,理应如此,但事实并非如此。
真正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改变。这才是真正的核心。
首先,我需要以一种更好的方式向儿子表达意见。我去问妻子,她十分擅长跟儿子沟通。我问她,遇到这种情况,哪种应对方式是最恰当的。
他做出对儿子说话的样子,说:“宝宝,地上有很多纸屑,我们得现在就清理一下,不然待会儿风一处就会到处都是的了。我能帮你吗?”
明确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提供帮助。简单有效。重要的是,不要带有负面情感。
这种处理方式棒极了。顺着这个思路,想想你跟同事间的误会如何解决。我不是让你叫别人“宝宝”,而是说其他方面值得借鉴。
我看到过一位老总冲自己的下属发火,因为他的讲演非常乱,重点不突出。老总的意见没错,下属确实没讲好,但表达意见的方式却让下属失去了自信,下一次演讲也没有多少起色。
管理者不妨换一种表达方式:
“黎想,你讲的内容有6个,我个人感觉,没听明白。应该更精简一点,更专业、更紧扣重点才好。你要在你的内容中在精选两到三个点出来,我们来讨论一下把它找出来好吗?”
这样就不会让人感到挫败,甚至不会让人失望,因为你只是表明了感觉,而不是过多的评判,同时还要明确地提供了支持。
还有一次,我看见一位CEO因为下属的策划案与已经做好的预算不符合而发脾气。这位CEO的情绪可以理解,甚至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对于情绪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对。
他可以这样表达:
“各位,这组方案不符合预算。预算是我们一致通过的,没得商量。如果大家愿意,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些细节,再想想办法。”
明确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提供帮助。简单吧?
可奇怪的是,就我自身的情况而言,我做不到这一点。
一番思索之后,我明白了问题所在。这样做,让我觉得有悖于本性。
我坚信要本色管理,真实地生活。儿子惹我生气,我为他的未来担忧,这是人之常情,如果要是以冷静平和的方式处理,就与我的所为和所感脱节了。这样不真实。
从定义上讲,学习就是逆本性而行。
练习一种新的行为,表达一种新态度,或者采取一种不同的行动,会让人觉得有违本性。已经上演过许多次的老局面,绝不会自然而然地改变。试图改变的时候会觉得别扭、虚伪,好像自己在假装。前文的那位老总生气了,那位CEO生气了,如果他们不把那种情绪表达出来,会感觉很虚伪。
要想学习,就要忍耐那种有违本性的感觉,直至自己习惯新的方式,并让那种新的方式融入自己的本性,即可以不必思考就能自然地采用。
其实,知道不难,但是要做到,确实改变自己,的确需要勇气。
2017,你准备好改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