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简单侠
在没有读《写作特训营 写作7堂课》这本书之前,我也会经常即兴写一些文章,但是这些文章并没有方法可言,如果要说有,那也是一种潜意识里的写作意识驱动的。读完这本书后,才知道原来写作也是有科学的方法论,而且作者秋叶结合人的思维和习惯系统地将写作技能、方法分为7种类型,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
作者秋叶:“写作,是每一个人都能掌握的技能。”
1、框架式写作方法
所谓框架式也就是结构化,是使用结构化思维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金字塔原理的MECE法则,主要是从写作架构和内容方面来描述的。写作本质上也是职场中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例如我们经常要写工作汇报、产品解决方案或文案等。在写作前,需要先将文章的目录架构想清楚,列出文章的整体架构,也就是大纲,也许不一定一次性就能将文章的大纲输出来,后续也可以继续完善。
框架式写作最重要的是需要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框架树,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在某个时间段进行积累,最简单的有效的方式是进行主题阅读,也可以通过同该领域专家进行沟通交流获取,还有就是研究该领域相关报告等。熟悉某个领域的知识后,马上将该领域知识框架输出,当然,很多领域前人也会有输出,我们可以在百度搜索,在前人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思考效率更高!
知识框架树可以从两个维度输出,一个是空间维度(入门、基础、专业、训练),另一个是时间维度(初级、中级、高级)。
积累知识框架越多,后续写作的内容就越广泛,有人说目前没有知识框架积累怎么办?很简单,就写每天遇到的人和事。这就要求我们每天要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这样能够提升自己对身边人和事的观察力,特别要针对自己有触动的重点思考输出,这样就能够提升自己的思考力。
2、复利式写作方法
所谓复利式其实就是以多种形式或在多种平台上输出同一份文章,获得多个途径的流量、反馈和收入。
复利式文章不要盲目追求日更,更重要的是高质量!文章要写出高度、深度、广度和温度。
如果把框架式写作习惯和复利式写作习惯相结合,大家就会发现,两个写作习惯结合得非常好的人,会更习惯写书,而且相对而言,书的质量远远超过一般的图书。
3、碎片化写作方法
大家平时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时间更多的是碎片化时间,很难给自己留一大块的时间来进行写作,从我自己的时间来看,更多的大块时间是在睡前、通勤(不开车上下班时)的一个小时。写这篇文章就是利用这段时间写的。建议大家利用好自己这段时间,长期积累下来将是很好的一个有效利用时间的习惯。
碎片化写作需要养成三个关键习惯:
1)只要有灵感就马上记录下来,避免忘记。
2)抽时间将灵感输出成提纲。
3)平时养成知识框架的积累习惯。
利用碎片化时间就要放弃用天、半天这样模糊的字眼去安排时间,主动把自己的时间设定在1分钟、10分钟、半小时这样的固定单元,将写作目标拆解成小工作单元纳入日程表,保证每天投入在写作这件事情上的时间总体不少于某个单位时间长度。
可以给自己梳理一个碎片化时间写作的评估表,并实际验证评估时间,确定后按照碎片时间匹配相应的事务。
这种能力不仅仅适用于写作,它是能够普遍适用于其他工作或学习的通用能力!
4、联机式写作方法
简单地说联机式写作就是在写作过程中所缺的素材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搜查,但是并不是照搬,还是要结合当时的背景来修饰完成的。
5、结构化写作实际体裁方法
书中详细介绍了十种体裁写作方法:日记体、清单体、语录体、资讯体、点评体、图片体、问答体、互动体、实用体、鸡汤体。可以覆盖绝大部分喜欢写作的朋友,而且每种体裁也都有不错案例,可以让大家能够较快地模拟写作。
6、清单式写作方法
清单式写作就是要将自己的写作经验进行总结输出形成checklist,让大家能够遵循清单检查,简单点理解就是写作质量标准。
7、复盘式写作方法
复盘其实最早是围棋领域衍生过来的,其他工作我们也一样可以进行复盘,简单理解就是对已经过去的事件进行回顾和总结,并给出有效措施,避免下一次出现相同的问题,针对优秀的实践也同样可以复盘,后续同样的事情就可以参考这个优秀实践。本质上复盘就是按照PDCA戴明环实施的,PDCA的内容如下:
1、P(PLAN)--计划,计划目标,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
2、D(Do)--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内容的细节;
3、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
4、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
8、结语
《秋叶特训营 写作7堂课》这本书不仅仅只是告诉我们怎么去写作,同时也告诉了我们用怎样的思维方法去工作或学习。
作者秋叶:写作是无法看会的,你需要练习,练习,再练习。
写作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马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