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拦截器就是指实现了Interceptor接口的类,该接口中定义了三个方法: init(),destroy(),intercept()。
init()用于在服务器启动的时候,初始化这个拦截器。destroy()用于清理分配给拦截器的资源,intercept()是用来起拦截作用的,这个方法还有一个ActionInvocation类型的参数invocation,并且返回一个字符串。ActionInvocation类中有一个方法,是invoke(),这个方法很重要,它的作用是首先判断一下有没有其他的拦截器了,如果有,则继续进入下一个拦截器,如果没有那么就进入Action中执行业务逻辑。intercept()方法的执行过程也很特殊,在invoke()函数之前的代码先执行,执行到invoke()时,判断一下,进入下一个拦截器,或是进行Action的业务处理,等到执行完所有请求转发的Action时,会再回到intercept()方法,继续执行invoke()后面的内容。
注意上面红颜色的部分,为什么是执行完所有的请求转发的Action呢?这是因为执行完当前的Action,可能会请求转发或是重定向到另一个Action中或是结果页面,若是重定向的话,那么就不是在一个请求过程中了,就会重新发一次请求,请求另一个Action,因为一个拦截器只会对一个特定的Action起作用,所以重定向,就完全是另一次请求过程了。然而在拦截器中,若是重定向到另一个Action的话,那么当前的Action就算完成了它的业务逻辑,就会返回执行invoke()方法之后的内容,然后,再进行另一次请求过程。如果是请求转发的话,那么Action之间是在一个请求过程中,等到所有的请求转发的Action执行完之后,才会去执行invoke()后面的内容。
具体博客:http://blog.csdn.net/hackerain/article/details/699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