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玲觉知生活085:】家长的自我保护比成为孩子的典范更重要吗?

昨天一天的亲子公益课,来了很多的家长,也有很多的新面孔。很多家长也分享了,自己走了很多的课堂,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自己一直都在学习的路上,学习了很多的知识和道理。

知道要怎么样跟孩子说,知道了家长要怎么样做?知道了很多为什么?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一点就爆,还是无法看见,是因为自己的心乱了,是因为自己有恐惧和焦虑才想去控制孩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知道自己要无条件的接纳孩子,那到底什么是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呢?难道就是在事情层面不作为吗?那这样下去岂不是太可怕了,难道就是让孩子为所欲为,放纵孩子吗?

其实真正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真的不是在孩子的行为层面去说清楚,应该要怎么说?怎么做的一个解答?

因为亲子教育,它真的就是一场父母的修行,是能够透过孩子的行为,看到他背后的心理需求,基于一个什么样的需求,才会有外在的这个行为?

如果我们直接对这个行为起反应,其实我们家长是没有回到自己的内在。没有看到在孩子这个行为下面,孩子的这个行为让我们感觉不舒服了。而我们又不想去面对这些不舒服,习惯性的就拿出了父母的权威,你应该要怎么做?你应该要怎么做?

孩子还小的时候,也许他会服从,因为孩子的世界里只有父母,为了让父母爱我,他会愿意去做任何事,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一次次的气馁,他想要做真正的自己,每一个生命他唯一想要的就是活出自己的样子,而不是父母想要的样子。小的时候,父母的权威压迫得越厉害,软控制得越厉害,到青春期,想要成为自己的那个力量就越大。

我们经常会说,真正的看见孩子,其实只有在我们真的回到自己的内心,回到了平和,宁静的时候,脑子里面没有装着很多的焦虑,恐惧的时候,让自己的脑袋完全放空的时候,去连接自己的感受,这个时候就能够看到孩子内在的感受。关注孩子内在的感受,而不是关注孩子所做的事情。因为在事情层面是没有答案的。

是什么驱动他做了这样的行为,去看到孩子的心理动力,在根部去看见孩子内在的感受。他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呼唤爱,想要得到关注,都是基于人类的归属感和重要性。

当孩子感觉到自己不重要了,觉得气馁了。才需要做一些事情来证明自己是重要的。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能够回到自己的心,有精心的陪伴,能够真的去和孩子的感受在一起。也许就只需要五分钟,十分钟。当孩子感觉到安全了,他又会继续去探索这个世界。

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要多陪伴孩子,却没有想到,真正的陪伴是心与心的连接。是与你在一起的那种连接,不管身体在不在一起,心里面还是可以有那份连接,而就算我们天天和孩子在一起,如果我们没有学会回到自己的心,我们一样也会看不见孩子的感受,这就是为什么家庭教育是父母的一场修行。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当乘动车的时候,总是自己最开心的时候之一。没有网络,可以静下心来看窗外的风景或者看平素没有时间阅读的小说、文章。...
    精进的医生阅读 542评论 17 17
  • 千万不要在日出之时咒怨 更不要在日落之时行恶 因为当太阳与月亮同在的时候 那是老天睁开了他的双眼
    四方悠尘阅读 204评论 0 3
  • 从开始写议论文开始,老师就一直在告诉我们,改卷的老师有时候只看第一段,所以这一段一定要出彩,不是文字华丽,是在极短...
    白杏仁阅读 244评论 0 0
  • 阴霾天空 点点细雨 微微水声 破土扬尘
    晚天了了阅读 159评论 0 1
  • 2018年1月1号,翻看着网易云音乐的蕊希电台,自己的评论仍然排在第一名,不觉得感觉自喜,或者感觉一种同...
    jataoy阅读 53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