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艰难的出路谋求,在勤勤的帮助下,总算有了安排。这时,嘟嘟团队与报社约定滞留一个星期的期限也过去了五天了。
正当嘟嘟团队从紧张的就业煎熬中脱却出来,松口气,准备离开报社之时,报社递过消息来,让团队成员暂缓离开报社。嘟嘟老师觉得好奇,就问过来传递消息的羊秘书:“这是为什么?”
羊秘书不慌不忙地陈述了其中的缘由:原来那位曾经给嘟嘟团队做过访谈节目的电视台鹿大姐,凭着敏锐的职业嗅觉,在嘟嘟团队那回逛街闯下大祸后,就来报社想约嘟嘟团队访谈录一期节目。只是因为,报社猴社长考虑到这件事故的发生对报社存在着比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坚决拒绝了鹿大姐的介入采访。这次,当鹿大姐听说,嘟嘟团队有了新的发展规划,准备离开报社时,觉得这又是一个可以给巴巴城居民带去新鲜有趣话题的机会,于是鹿大姐又来找猴社长。猴社长这次同意了,并且与鹿大姐商定,报社与电视台联手报道这一趣事。
嘟嘟老师听了,觉得这也不是一件坏事,弄得好的话,说不定还会给团队成员的就业就岗产生无形的帮助。想罢,就对羊秘书说:“好吧。”
羊秘书说:“那你回去准备准备,明天上午九点到报社会议室集中。”说着,便从它的公文包里取出一张纸条,递给嘟嘟老师。
嘟嘟老师接纸条一看,原来是一份提问式采访大纲,上面写着好几条提问,比如——
来到巴巴城,感触最深的事是什么?
做一名明星人物,这是很多人的梦想,你们依靠团队的力量,做上了明星,有什么感言要对大家说?
为什么不趁着名声大噪的热度,去各地做演讲,多赚些钱,却选择走普通的就业之路?
你们以后会选择在巴巴城定居吗?还是会回家乡发展?
团队成员会想家吗?......
嘟嘟老师看了,微微一笑,对羊秘书说:“这些问题提得很好,我带回去,跟大家一起准备。”
羊秘书满意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午,大樟树庇护下的小会议室,显得宁静神秘。会议室里面,灯光明亮,会场也作了周密的布置,一场电视访谈节目的录制已经准备就绪。
鹿大姐与嘟嘟老师相对着坐在前排椅子上,团队成员整齐地坐在嘟嘟这边,面对着鹿大姐围了半个圆。原先受的伤的也好利索了,小熊的帽子和小龙的披风也补上新的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猴和小熊还不忘带着具有独特性标志的两件道具——八戒杈和悟空棒;鹿大姐的助手们也是一副严阵以待、随时待命的阵势。猴社长、勤勤副社长、羊秘书等坐在后面的座位。因为报社这边的访谈报道,执笔的任务派在了勤勤副社长身上,所以,勤勤坐在座位上,手里拿着本子和笔,不时地记录着什么,显得认真而凝重。
虽然说,这种场合嘟嘟团队也经过了几次,但开始前的气氛总是显得凝固的。打破这层凝固气氛,对于鹿大姐来说,那是驾轻就熟,小菜一碟。
鹿大姐清了下嗓子,对大家说:“我们现在开始啊。”说完端起面前的茶杯,慢慢地呷了口茶水,又慢慢地把茶杯放回原处,然后慢慢地抬起头来,又逐个地环视了一圈队员。队员们个个正襟危坐,好像在接受一项重要的命令似的。鹿大姐“扑哧”一声笑了,说:“这是怎么了,你们是不是又看见大灰狼了?瞧,还攥着杈呀棒的呢!”
鹿大姐的话音一落,立刻引发起一阵笑的声浪。鹿大姐接着说:“大家轻松一点,随便地聊聊天,想到哪说到哪,怎么想就怎么说。”
于是鹿大姐礼貌地问嘟嘟老师:“团长先生,你的队员最大的 优点是什么?”
嘟嘟老师咧嘴笑道:“我的队员最大的优点就是,主持人有什么问题都会积极回答,不会逃避。”
队员群里骚动了一下,立刻安静下来。鹿大姐满意地微笑点头着,又问道:“那么最大的缺点又是什么呢?”
嘟嘟老师笑着说:“这个问题您问大家吧。”
鹿大姐把眼睛看向了大伙。队员们又骚动起来,嘻嘻哈哈地把这个问题你推给我、我推给你。这时,小猪站出来说:“刚才老师还说我们最大的优点是‘积极回答’,现在却不肯回答,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了!我来说一下我自己最大的缺点吧,我的最大缺点就是一闲下来就想吃东西。”
小猴抢着话头对鹿大姐说:“它是我们这里有名的吃货。”
小猪被小猴呛得一时回不出话。鹿大姐接过话说:“要说起吃的,那是一桩好事呀,怎么会是缺点呢。听说小猪想学做一名厨师,就是从吃的方面想出来的,这就是一种志向,这志向会引导它成为一名好厨师的。这也是一种优点呀。”
小猪听鹿大姐这么一说,顿时觉得自己从尴尬中得到解救,带一副得意地看向小猴:“还是鹿大姐理解我。”
鹿大姐接着说:“说起优点和缺点,其实这两者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优点会变成缺点,缺点会变成优点,就看我们怎样对待了。所以我们不要太在乎人家说你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听说你们当中,小猪、小猴、小熊和小龙都向嘟嘟团长提出了要去学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真的吗?”
小猴和小龙同时应道:“真的真的。”
小熊也不甘落后,说道:“我去学开车。嘀嘀嘀,叭叭叭。”
鹿大姐笑了,问:“你们已经是名人了,在巴巴城会受到热烈追捧的,完全可以过上好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去追求这苦行僧一样的普通生活?”
这时,小猴最活跃:“老师说了,名人会过气的,而技术才是久长的。”
小熊补充说:“一技在手,生活无忧。老师说的。”
鹿大姐点了点头,继续问:“你们到了巴巴城,感觉巴巴城怎么样?”
这个问题一出,大家都你一言我一语的,炸锅了。有说居民热情的,有说富裕繁华的,有说技术顶呱呱的,有说环境干净整洁的,不一而足。鹿大姐忙着倾听和点头,一双眼睛笑得只剩两条缝。
等到大家稍稍安静下来,鹿大姐又把话题往深处聊起来:“既然巴巴城这么好,你们想不想在这里定居下来,世世代代在这里?”
小兔抢着发言:“不会定居,不会定居,我们的爸爸妈妈还在东山呢。你们不知道吧,小刺猬想爸爸妈妈想得夜里都流眼泪。”
小牛也说:“我也想爸妈,要跟爸妈在一起。”
这是一个触碰到感情软肋的问题。一时间大家的情绪都有些黯然。
鹿大姐说:“大家都是故土难离对不对?”
小刺猬说:“除非把爸爸妈妈都接过来住。”
小猴说:“这怎么可能?”
小龙说:“我是个孤儿,团队就是我的家。大家不要太想家了,我演个节目让大家乐一乐吧。”
鹿大姐说声“好”,带头鼓起了掌。大家这才转忧为喜,跟着也拍起了巴掌。
小龙阿娜多姿的杂耍,赢得了阵阵的掌声。
最后,鹿大姐请嘟嘟团长作个总结性发言。嘟嘟说道——
“首先,感谢鹿大姐对团队成员热心和眷顾,感谢晚报社社长的关怀和招待。当然,还要感谢之前热忱传播鄙团队事迹的各路媒体及热情友好的巴巴城居民。
“说实话,团队成员除了小龙是半路加入进来外,其余都是我的学生。我们到巴巴城来,是抱着一种新鲜和向往,同时也怀着干一番事业的心情来的。因此接下来要践行我们的初心和理想了。
“作为团队的领队,一开始,我是固执地认定,团队成员必须聚集在一起,不能散了。一是为了相互照顾方便,二也是对它们家长的托付有一个交代。
“但是,这种想法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在晚报副社长——也是我的兄长——勤勤的启发下,有了认识。知道了‘一棵小树,只有开枝散叶才能长成大树’的道理。”
嘟嘟团长的一番话,说得真挚坦荡,赢得了全场的掌声。晚报社猴社长和猫副社长一边拍着巴掌一边走向嘟嘟团长。
羊秘书手里拿着一部照相机,眼睛盯着正副社长和嘟嘟团长的一举一动,选好角度,瞅对时机,咔嚓一下,把人物和场景收入相机。这张照片,配上勤勤的报道,要出现在明天的晚报上。
鹿大姐也掐好时机,走到大伙前面,对着镜头,摇着右手,说一声“观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