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状态果然持续到了成年

老人们常说三岁定终身,也许是有科学依据的。

出生时每个人的状态都是相似的,伴随着成长过程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我们其实重复着儿童时期的状态。

这是最近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学到的东西。

反思我的各种行为状态,确实如书中所说。

小的时候因为害怕考试来不及做完题目,总是把手表调快半个小时。结果后来不管做什么事,我都必须提前半个小时左右到,不然心里就不踏实,但这也导致我一直处在焦虑之中。

而我的做事急躁也是持续到现在,可能是从小就强迫自己要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甚至有些争强好胜,导致现在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而不能成功时,挫败感非常强烈。

一直觉得同村的一个小伙伴总是超出她年龄的成熟,又或者某种程度上假装成熟,对于家长里短的事情她从小就特别能和大人聊。一方面可能受她家庭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是为了迎合大众,因为每次她做出这样的表现,就能听到别人称赞她伶俐。

其实不仅仅是这些应对外界的反应,有些事情似乎也在不断重复。比如我小时候考试总会有题目忘记做,即便复查了两遍,还是没有看出哪里没做。这两天类似的情况也在发生,莫名其妙就有题目没做。再比如列对式子,但怎样都算不出正确答案,和小时候的状态简直一模一样。

童年对未来的影响可见是真的很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