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_22022020

教育研究方法

观察法(最基本)、调查法(问卷,访谈)、教育行动研究(教师行动研究)



第二章:中学课程

课程概述

“课程”: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广义:所有科目总和

狭义:某一学科

课程的类型

按内容属性划分:学科(知识--间接经验)、活动(兴趣,经验--直接经验)

按组织方式划分:分科(单科 == 学科课程 语文课....)、综合(学科整合)

按实施要求划分:必修(发展共性)、选修(个性)

按照开发、管理主体划分:国家、地方、校本

按课程任务划分: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

按呈现方式:显性(计划性--课程表)、隐形


课程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课程:赫尔巴特 以学科逻辑体系为核心 主张分科教学 -- 间接经验

活动中心课程:杜威         以儿童活动为中心 -- 直接经验

社会中心课程:社会问题为中心

课程层次理论:古德莱得


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和可接受性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

学科(知识)特征影响


课程组织

课程设计的两种模式:

目标模式(泰勒 -- 课程评价之父)

过程模式(斯腾豪斯)

课程内容

组织形式:直线式(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和螺旋式(课程内容重复出现)

文本表现形式(很重要)

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国家--不同类型学校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学科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和分科展开

教材:师生

(理论精讲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