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
观察法(最基本)、调查法(问卷,访谈)、教育行动研究(教师行动研究)
第二章:中学课程
课程概述
“课程”: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广义:所有科目总和
狭义:某一学科
课程的类型
按内容属性划分:学科(知识--间接经验)、活动(兴趣,经验--直接经验)
按组织方式划分:分科(单科 == 学科课程 语文课....)、综合(学科整合)
按实施要求划分:必修(发展共性)、选修(个性)
按照开发、管理主体划分:国家、地方、校本
按课程任务划分: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
按呈现方式:显性(计划性--课程表)、隐形
课程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课程:赫尔巴特 以学科逻辑体系为核心 主张分科教学 -- 间接经验
活动中心课程:杜威 以儿童活动为中心 -- 直接经验
社会中心课程:社会问题为中心
课程层次理论:古德莱得
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和可接受性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
学科(知识)特征影响
课程组织
课程设计的两种模式:
目标模式(泰勒 -- 课程评价之父)
过程模式(斯腾豪斯)
课程内容
组织形式:直线式(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和螺旋式(课程内容重复出现)
文本表现形式(很重要)
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国家--不同类型学校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学科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和分科展开
教材:师生
(理论精讲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