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印机与打印机的历史

1938年:切斯特·卡尔森(Chester Carlson)正式申请复印技术的专利。卡尔森实现的方式是在锌板上盖有硫,在放大镜下用强光投射一个含有内容“10-22-38 Astoria”的幻灯片到这个有硫的锌板上,幻灯片移走之后,镜像就被印到这块锌板上。在发明了之后,卡尔森向多个公司兜售这一专利技术,包括当时的IBM。但是卡尔森的复印技术需要进步,当时用碳纸技术复制文档,所以他的专利在之后几年无人问津。

1944年:巴特尔纪念研究所(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找到卡尔森,研究改进这一技术。

1947年:纽约的小公司Haloid找到巴特尔纪念研究所请求获得专利的授权。Haloid给eletrophotography起了新名字xerography,其中的xero来自希腊语,意思是干式书写。Haloid给这种技术的新机器命名为Xerox Machine并注册了Xerox的商标。

949年:Haloid公司改名Xerox Cooperation,即施乐公司。施乐推出产品Model A,取得巨大成功。Xerox被写入字典,就是复印的意思。

1951年:西门子申请全球最早的喷墨打印专利

1953年:雷明顿兰德公司开发了第一台高速打印机,用于Univac计算机。

1959年9月:施乐制成世界第一台落地式Xerox 914型全自动复印机,掀开了世界办公用复印机历史上最崭新的一页。施乐公司因此垄断世界复印机市场长达10多年之久。从60年代到70年代初,这款型号卖出超过20万台,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史上最成功的产品”,施乐也因此被评为“你后悔没买它的股票”的公司,利润超十亿美元。它也成为史上第一家依赖一项技术赚取超过十亿美元的公司,第二家则是苹果。

1962年:日本富士胶卷有限公司株式会社和美国施乐公司共同成立的富士施乐,核心业务是研究、开发、制造和销售复印机和打印机

1965年:佳能推出电子传真方式复印机Canofax1000。

1968年:日本OKI公司发明世界上第一台针式打印机OKI Wiredot

968年:爱普生EP-101-全球首台微型数字针式打印机

970年:Centronics找日本兄弟公司OEM针打,面向低端市场,推出成本很低接口-并口

1970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的点阵式打印机LA 30,以及Centronics公司的点阵式打印机Centronics 101。佳能推出日本首创普通纸复印机NP-1100

1971年:施乐的斯塔·克韦瑟在静电复印机里加装一支激光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打印机。

1972年:理光最早在发布干式复印机PPC990。但是真正卖到火爆脱销的产品是湿式的DT1200。佳能推出世界首创的液干式普通纸复印机NP-70。

1973年4月:施乐公司的PARC开发出来Alto计算机-人类历史上首个面向个人使用的计算机,PC的鼻祖:把计算机所有元素结合到一起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3键鼠标、位运算显示器、图形窗口和以太网络连接。 Alto能与另一台Alto计算机和激光打印机连成网络。

1973年5月22日:施乐公司PARC的鲍勃·梅特卡夫(Bob Metcalfe)在备忘录里描述了他新发明的网络系统,这个新系统把一批名叫施乐阿尔托(Xerox Alto)的高级计算机工作站连接起来,命名为“以太网”。

1976年:施乐PARC的John Warnock和Chuck Geschke发明了Interpress页面描述语言。他们花2年时间没能说服施乐公司实现Interpress的商业化。两人离开PARC,于1982年成立Adobe公司。

1977年:施乐PARC定义了超大规模集成VLSI电路设计

1979年:发明以太网的Bob Metcalf觉得自己的技术没得到施乐公司的支持,出走创立著名的3Com公司。

1979年12月:无比崇拜PARC的乔布斯,提出要带领自己的苹果公司团队深度拜访PARC,作为交换,将低价出售给施乐公司100万美元的苹果股票。施乐PARC允许乔布斯和团队参观那些本属于绝密的新技术。苹果已经开发出Apple II,操作系统类似dos的全黑屏幕,以输入指令方式来操作电脑,乔布斯以为Apple II是最先进的电脑。看到PARC的鼠标和图形化界面,被震住的乔布斯和团队敬畏地看着这些产品,聆听着PARC天才们的解说。

1981年:盖茨调查发现,新一代的苹果概念的原型来自于施乐公司,立刻挖来PARC担任图形化系统部门的主管斯科特·麦格雷戈和图形化界面的人才尼克拉。两位PARC大神加入研发小组,才开发出windows操作系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