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达成愿望的手段,一种生活模式。
身体康健,离不开顺应天道的自律作息、长期食用适合自己身体的食物……
心态康健,离不开一以贯之习以为常的自我觉照,觉察自己的念头言语行为,随时保持扶正自己的念头言语行ฟื..........
其他亦然
什么是自律呢?真正有效的自律往往不是强行压制欲望的结果,而是自然"涌现"出来的行为倾向。从心理学、行为科学和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涌现的自律"可以有以下几种理解:
1.内在动机驱动的自律: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物产生真正的热爱或认同感时,自律就不再是压抑,而是顺势而为。我喜欢、我热爱、我主动……,主动顺应这种热爱并将它形成事实呈现出来,比如喜欢写作的人每天写几千字可能并不觉得辛苦……。心理学上,这是一种本能的呈现。
2.结构性诱导:当你构建了一个利于行动的环境(比如信息过滤、时间安排、社交氛围等),很多"自律行为"会自然而然地出现。此时,自律是系统行为的涌现,不是个体意志的挣扎。
主动过滤不利于行动的杂乱信息,尤其当下各种网络视频信息←
主动做出利于行动的时间规划
社交氛围,主动选择利于推动行动的社交圈子
行为科学上,这类似于有为法的呈现。←
3.认知框架升级后的副产物:当一个人真正看清了某种行为的长期价值或对生命整体的意义,自律就变成了一种逻辑上的"自然反应",而是靠意志力硬撑的选择
认知科学上,打开认知通道,类似于无为法的呈现。
"涌现"的自律,它不是局部控制,而是身心整体系统演化出的产物,是脱离了低维行为的高维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