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六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不知道正在备考的高三学子们是否真的准备好了呢?高考的成败与否,抛开考生自身的努力因素之外,一些客观因素也会影响考生对院校的选择和录取。最近,全国各大高校最新的招生政策纷纷出炉。
2014年,《国家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上海市、浙江省两地率先成为试点,都将在2017年迎来“新高考”。按照改革方案的部署,到2021年,全国大部分省份都将实行新高考政策。无疑,全国各地的高中及高校或早或晚,都必须进行教学体系和招录体系改革,以应对高考的巨大变化。
2017年高考多地正式取消“三本”,合并二三本院校更加有利于考生合理选择高校。也有多个高校采用大类招生,扩大了考生专业选择空间等政策调整,就高考改革而言,2017年无疑是一个“大年”。不同省份的高考政策存在一定差异性,但各地的高考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新的大变化。
新华社:
多地高考取消“三本”合并批次
本科二、三批合并不会减少考生的录取机会,反而将扩大考生及高校的选择空间。合并本科第一、二批次,考生填报高校志愿、专业志愿的数量不变,志愿填报的空间并未减少。这样有助于进一步引导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填报志愿。在此意义上,拓展了学生选择机会,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让考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实在的获得感。
老百姓对高考的真正关切与要求是高考公平。对于高校来说,打破原有的批次固化分类,让所有高校一起竞争优秀生源,对于不同批次的学校来说会更加公平。有些学校专业优秀,但是由于批次所限,难以录取优秀人才。批次等级被打破之后,高校之间只能凭实力招人,竞争更充分。取消批次不再将学校划分为三六九等,让高校能够在同一起点上公平竞争生源,对很多二、三批次的学校来说是好事儿。不过一些家长表示,二、三本合并影响较大的是原本二本层次的考生。原来的二本分数线没有了,新的二本分数线降低,而原来的三本院校涌入二本院校招生,之前瞄准的目标院校录取时怕会有所变数。
人民日报:
高校招生新变化之大类招生
拓展学生专业选择空间
今年,全国多所高校实现全部大类招生,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将需要按照专业类来填报。在大一年级,所有学生将接受大类统一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导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等,在大一结束前完成专业确认,并在大二进入相关院系开始专业学习。
大类招生既减少了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又给了考生更大的选择自由权。这样不仅打破了学科界限,还有利于交叉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按照新高考改革方案,不再有报考哪个学校的说法,而是直接按照专业填报志愿。比如浙江考生最多可以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按照大类进行招生后,减少了考生的志愿填报难度,同时也兼顾了考生的专业选择空间。
央广网:
不分文理实行“3+3”
注重人才推进教学新理念
“两依据一参考”、“不分文理、不分批次、平行志愿”……新的高考方案,使得高校招生的自主权进一步扩大。高考科目实行“3+3”文理不再分科,新高考改革采取的是语数外三门必考,再加三门选考科目的模式。高校可以根据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自身优势,按专业对考生提出不同的选考科目要求。这扩大了高校招生的自主权,有利于高校选出自己需要的人才。高招录取机制也发生着变化,考生填报志愿一填就是几十个志愿,这样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专业需求,促进了考生的个性发展。
对考生来讲,本二本三合在一起招生以后扩大了他们对专业的挑选。高校招生录取既要看“三科”成绩,也要看“三年”表现,着眼打破“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固有思维。教育界认为,这对推进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将发挥重要作用。合并录取批次的最大意义在于,学校不再以批次论英雄,让学校摆脱三六九等;不再有一本二本这样的身份标签,让每一所学校平等竞争;不是看学校是一本、二本来选择大学,而是去关注学校本身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
外媒报道
德媒:
中国努力拓宽“高考独木桥”
据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网站报道:过去几年中国公众对高考的批评增加,学生和家长抱怨学生承受的巨大压力,教育专家和国际组织批评高考片面侧重考察死记硬背的知识而且不够公平等等。
中国启动高考改革,目标是减轻学生的压力。前两年已经在上海和浙江试行改革并检验其效果。改革措施包括延长成绩有效时间,调整部分科目的分数占总成绩的比重等。据说,社会活动等科目的成绩也将被纳入考察范围。中国教育系统正在转变思想的另一个标志是在选课方面给学生更多自主权的尝试,例如废除严格的文理分科,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科目。这些改革措施能否按计划从2017年起推广到其他省市,则取决于今年高考后将出台的评估结果。
新媒:
中国高考改革欲打破唯分是从
促进科学选才
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认为:高考改革牵涉千家万户的利益。2014年中国开始进行的高考改革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中国在高考制度上做出的最为全面和系统的改革,也对中小学基础教育和大学招生产生重大影响。
文章指出,以往中国各省市的高考主要按文理分科,考察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外加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成绩。高校在招生时,按总分数从高到低进行录取,这种高考招生制度存在的弊端,此次改革的目的是想破解这些问题,并促进高校科学选才。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课程建设
研究院秘书长张振笋:
高考会提供更多元的机会,从兴趣出发
张振笋认为新高考意味着给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机会,选择会成为关键词。所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至关重要,“一是要了解自我世界,包括个人兴趣、个人能力、价值观。可以通过相关的测评软件及生涯辅导老师为自我探索提供有利的技术上的支撑;二是了解大学世界。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专业特点。学生们可以出去走一走,去外面的大学体会体会,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站、通过校友等方面了解一所大学;三是了解工作世界,利用业余时间到学生所感兴趣的领域,去感受和体验。”
张振笋建议在选择专业时,首要从个人兴趣出发,同学之间不要比较。“每个人都不一样,没有层次的差异,只有类型的差异。要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选择。可适当选择一些基础方面的专业,打好文化基础课,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来源中华网 责任编辑:贾海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