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还是去阳台看我的花花草草,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盆一盆看一遍,神清气爽。
但也有让我特别郁闷的那一盆。说来也奇怪,其它只要是属于开花的,花期到了都会开放。只有这盆陪伴我七年的它,我左看看右看看,再看看,它好像今年还是没有开花的意思。说它没开过花,也的确冤枉,在三年前开过一次。当时我高兴地又是拍照,又是发圈。但是三年又过了,还是没动静。难道是要再等一年吗?(别人家的可是年年开的欢),我无法预测……
“时光不语,静待花 开。心平气和,淡泊流年”。转过头来,再看看室内这朵奇葩儿子花吧。
数学课开始了,我也收拾利索在客厅坐了下来一起听课。刚开始一切安好,十几分钟过后,有点坐不住了。左右摆弄,我用眼神扫了他一下,又安静下来。20分钟的课好不容易结束了,立马从凳子上跳起来。凑到我脸上说:“休息时间到,休息时间到……”
玩了一会儿,跑过来:“妈妈,你不是总是说很累吗,下节是语文课。你自己都是语文老师,这课你早就会了,你就别听了,别听我的课了。”我说:“也行,那你自己听吧,我正好有事要忙。”“好,说好了,你不准听我的课,不准走出你的卧室。”说着,把门给我也关上了。
课听罢,开始做练习册上的习题了,“妈妈,请求支援。李白的唐咋写呀?”原来是默写《赠汪伦》这首诗里,“唐”字不会写,“哦,我会了。”过了一会儿,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就叫他过来。“儿子,这首诗妈妈不会,你给我背背。”“李白乘舟将欲行,轱轮岸上踏歌声。”“停、停、停……什么时候“忽闻”变成“轱轮”了?”这小子一看我的脸色有点儿不对劲。忙说:“妈妈,你说的是李白的诗,我背的是我写的诗。”“狡辩,再从头背一遍。”乖乖的背了一遍,这段插曲完美落幕。
昨天值班,和同事谈起孩子。(两个孩子在同一班级)同事的孩子聪明懂事、听话、自律性强,学习上也不用家长操心。暗暗比较一下,我觉得无地自容。我也想说一下他的好,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因为没有一样是拿出手的。值班回来一检查他的作业,又是错的离谱。耐住性子,给他又讲一遍,让他把错误纠正过来。
晚上,躺到床上。儿子凑了过来,我值了一天班。实在没心情理他,就把脸转了过去。过了一会儿,他又凑过来,小声说:“妈妈,我想在你手上写几个字。”“睡吧,妈妈累了。”“你把手伸过来就行。”说着拉拉我的胳膊,我把手伸给他。谁知他竟然在我手上写了那三个字,我顿时心里热乎乎的。“儿子,我不知道你写的啥,说给我听,好吗?”(各位,此刻,请允许我矫情一回!)接着儿子大声的说:“妈妈,我爱你!母亲节快乐!”说着小胳膊紧紧的搂着我,突然感觉什么流到嘴里了,咸咸的,但后味是甜的。
还记得有段给父母们的心灵鸡汤,是这样写的: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有的花开在春天,也有的开在别的季节。当人家的花在春天开放时,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如果到了秋天还没有开,你也不要着急跺他两脚,说不定你家的这棵是腊梅,开的会更动人。如果你的花到冬天还没开放,你也不要生气,没准你的花就是一棵铁树,铁树不开花,开花惊艳四方,且炫丽无比。真正的园丁不会在意花开的时间,只会默默耕耘,静待花开……
我也时常用这段话安慰自己。细细想来,其实每一个“理想中的孩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生命蜕变的每一个阶段:身体、心灵、精神……各方面的发展,身为父母,陪伴、引领真的很重要。扪心自问,自己做的真心不好。
也许儿子也是一朵花,只不过是我这个园丁偷了懒。今后的日子里,作为妈妈的我也要抛开生活中一切繁杂,静下心来,细心耕耘,耐心守候,静待花开。
儿子,让我们大手牵小手,一起走起来。趁阳光温热,趁时光正好。张开翅膀,尽情开放,妈妈静待花开引蝶来!
——2020.5.12 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