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扯了,时间才不会改变一切,你才是自己命运的操盘手,时间它什么都不是!我们需要的不是漫长的岁月,而是在无尽岁月里依旧怦然跳动的心。无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但如果你不开始,那么你的脚下从来都不会有路,把一切交给时间是无知,把一切交给自己才是智者。”这段话是王远成的《别扯了,时间才不会改变一切》中的一段话,我也非常赞同这样的观点。
拿到这本书时,我被王远成身边的故事,和他的一些观点、想法所深深吸引了,我们的很多观点不谋而合。我们也有着太多的共同点,只是他身上有着我更需要学习的地方。
我们都是在上海这座城市努力打拼的外地人;同样是80后的我们爱学习也爱思考;也都为了自己的梦想参加过自学考试,更加深深懂得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不易;还同样不是什么正职作家,都是喜欢利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来码字的写作者,只是他比我优秀太多,他所取得的这些成绩也都是我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这本《别扯了,时间才不会改变一切》已是王远成出的第二本书了。仔细翻看他的简介,一股敬佩之情不觉油然而生。王远成,80后,2008年大学毕业后选择海漂,2014年因在知乎回答《背井离乡,为什么要打拼北上广》引发媒体争相报道,3日获15000个赞。话题激起微博300000网友感动推转,全社会2000万个漂泊者共鸣。去过知乎或看过他的那篇文章的人,应该一提到他,都不会陌生。
是啊!把一切交给时间是无知,把一切交给自己才是智者。
我经常会做的时间管理计划,说是时间管理,其实主要管理的也还是我们自己。
想想我们身边的一些人,随着时光流逝,从年少无知到白发苍苍,如果不从自身加以改变,真的时间一年年过去,所希望的事情都会像他想的那样如愿发生吗?
你试试……
别扯了,还!真!不!会!
这让我想起了我母亲的一位同学的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总是不听父母劝告,不好好学习,整天吊儿郎当,因为是家里的独子,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万般宠爱于一身。父母也总是会说:“现在他还小,等大一点儿,他就会懂事些了。”
当我们顶着烈日,冒着风雨,背着沉重的书包一天不拉的到学校认真学习时,他只要说声身体不舒服了,父母就会为他请假,让他在家里吃零食,玩游戏;
当我们考出外省去上学了,他因为学习差,高考复读了一年又一年,也没考出去,还总自我安慰:“今年没考上,没关系,等再过一年,一定会考上的。”
当我们结婚生子了,他连个女朋友也没有,又总说:“现在的我结婚也还不成熟,等再过几年再结也不迟。”
他从来没有想过改变自己,也从来不想改变自己,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却把希望寄托于父母、寄托于时间,相信总有一天会怎样怎样……
会吗?
我现在每年回老家看到的他都是一个样子,年纪一大把了,高考不知道曾经复读了几年都没有考上,也没有成家,甚至没有一个女孩想做他的女朋友,现在的他在家里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因为没有文凭,找不到好的像样的工作,差一些的他又放不下面子去做,只有在家里啃老,时间一年年过去,留给他们家的是一件件烦心事儿,他给家里还带来了不小的沉重负担。
这就像王远成这本书里讲的那个他小时候生活的国企大院里的那些小媳妇们和李家三兄弟一样,尽管过去了二十多年,但是他们从未想过改变自己,每天依旧一人一个小板凳坐在院子里,发表着张家李短,把青春荒废在这方寸大的院子里。
而反观那些我们身边的,在上海真正的毫无后台、白手起家,野蛮生长般在商界打拼多年的精英人士,以及在作者书中提到曾住过的一个被炒到几十万一平方米的学区房小区里的幼儿园里的那些早晨六七点就在那儿背诵少儿英语只有四五岁的小姑娘们,是不是反差太大了!
是的,你只有见到过这些努力的人,才会觉得他们真的是应了那句话:“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
如果老家的那个不思进取啃老的弟弟,用心思考一下想要做出怎样的改变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或是每次高考复读都全力以赴,而不是指望时间?
又或是即使没考上大学,先找个能糊口的工作,再利用业余时间取得文凭,而不是伸手和父母要钱?
还又是看到心仪的女孩,用心争取,多给自己和对方一些机会?
如此,是不是就不会看到她母亲整天忧郁的脸庞和他有些自暴自弃的状态了?
说不定,他现在的小孩都已经很大了,和我们的大宝差不多了呢?
所以,不要指望时间能改变一切,能改变一切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努力。
与其相信时间,不如相信自己。
把一切交给时间,是无知;把一切交给自己的,才是智者。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是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