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在读一本书,梁启超选编的《曾文正公嘉言钞》,是梁从曾国藩的家书、信札、笔记中选出有深刻洞见或者个人修身感悟的一些言论,节录而成的一本书。曾国藩这个人很厉害,人称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最后一个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典范。我们知道清朝末年(1851年),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席卷了当时中国南方,清朝的正规军队,因为常年腐败,毫无战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朝廷没有办法,所以放手让丁忧在籍的官员,帮忙组织民团,抵抗太平天国的军队,这事也就曾国藩不畏难,不畏险,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把清朝给救了回来,算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如果没有他和李鸿章带出的湘军、淮军,把太平天国灭了,清朝能不能扛到1911年辛亥革命还是个问号。那么这样一个文臣,还有戡乱之功,按照小说的节奏,他应该是主角光环,文武双全的天纵英才,但曾国藩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跟大多数人一样,都是天赋平平的普通人,之所以能成就大业,全在其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追求,在生活里不断的克制自己的惰性,修炼自身,才让自己慢慢趋于完人,建立事功。梁启超序言就说,尧舜未必人人可学而至,但是曾国藩肯定是人人可学而至的。因为他的成功,不是什么天才,什么灵感,而是像每一个普通人一样,日复一日,勤勤恳恳的努力换来的。前阵子还读了张宏杰写的《曾国潘的正面与侧面》,读完更是对曾国藩佩服的五体投地。近来越觉得有重新读他的必要,将其引为良师。我们年轻人,最大的毛病,一是懒,二是无恒心,三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总认为做成一件事是很容易的。曾国藩却是中年立志之后,始终勤奋,有恒,对事业是但闻耕耘,莫问收获的付出和坚持。其次,是对人生定位的认识,很多家境一般,学识一般的年轻人,出了社会之后,谋生艰难,困于生计诸事不顺,很容易心灰意冷,对人生失去希望,自暴自弃不思进取。这样的人,更应该读曾国藩,就算是平常人的资质,经过一番持之以恒的努力,也会有所作为,何必在二十岁出头,就对自己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了?毕业进入社会了,人生的路,才算是真正开始,要勉励自己做一颗树,不断经历生活的风风雨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成长,成为一颗有所担当的参天大树,千万别做一棵草,一年年过去,没任何长进,始终停留在一个高度。人生的格局和结局,不是命中注定,而在个人的选择和奋斗。
2, 人生经不起拖延和等待。很多事情,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事情你可以补做,但是感受完全不一样了。好比爱情这个事儿,你20岁爱一个人,跟40岁爱一个人,感受完全不一样了。很多感受,只会在那个年纪和那个心境下发生。
3, 长短不一的木板拼接起来的水桶,决定它能盛多少水的关键,不在于最长的那根,而在于最短的那根。其实人也是这样,你有缺点,也会有优点,但决定你最终能做成多大事情的关键因素,是你的短板在哪里? 找到短板,提高它,克服它,才会提高整体的实力。所以反思能力很重要,做事做人遇到问题,要学会自我反思,找准自己的毛病,别急着嚷嚷别人的问题。学会自纠自查,才有进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