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Momo,一个从工科转行做文案的自由职业者。生命不息,折腾不止,希望在文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前段时间看到一句话特别有感触,“一看就会,一写就废”。因为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时刻。
上学那会常常脑子里天马行空,兴致勃勃地准备写一篇”宏篇巨著“,结果打开笔记本,写了两个字就熄火了。

曾经的我不知道原因,只想着”算了算了,自己不是吃这碗饭的人“。
后来才知道,道理也很简单,脑海中想得到的东西,但是具象化不出来,其实就是关于输入输出的训练做少了。
后来慢慢走上文案这条路,也越来越能感触到输入和输出的重要性。
于是,我做文案后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收集,大量的收集。
只有大量的输入才能保证轻松的输出。
而输出就很简单了,就是不停地写写写。
输入↔输出,输入带来输出,输出倒逼输入,这是一个正向循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这也是为什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为只有见的多了,才能生出更多的灵感。而写得多了,也就越需要更多的知识来支撑。
工作以来,我一共有三个库,分别是素材库,灵感库和成品库。
下面就一一来说明我是如何运用这3个库的,以及一些我个人用过的比较好用的工具,推荐大家按自己喜好和习惯尝试。
01
关于素材库
我记录素材库的工具是一个Word文档,和一个印象笔记(我就用的网页版),其实有一个就可以,只是我个人习惯双重保险。
遇到新鲜有趣或者有用的有启发的,就将文字添加进自己的文字素材库(记得标注好来源出处,方便溯源和引用,要不然时间久了真的容易忘记)。
还有一个图片素材库,像是有些长文字图,用网页直接抓取很方便,或者在各个平台上保存下来的有用图片,就会收集进图片素材库,将当时打动自己的点备注在图片名字里。
素材库不是放进去就完事了,还有很关键的一步,就是整理分类,按照自己的习惯划分类型,这样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时更新,日常翻看,在翻看的过程中,有时候也会产生一些灵感或想法,这时就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到灵感库里。
02
关于灵感库
灵感库更多是一些零散的文字片段,甚至可能都不是完整的一句话。主要方便的是将自己的一些文字灵感,脑海中的一些想法随时记录下来。
一是为了留存,二是给大脑减负。
当脑海中的想法化为了文字后就不会持续在脑海里喧嚣。工具我就用的手机备忘录(轻巧方便,这种灵感稍纵即逝,一定要以最快的方式记录下来)和印象笔记。
记录灵感时千万不要去追求完美主义,否则你会体验到,并不只有爱像龙卷风,灵感也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说到这里,想起曾经有一次,晚上睡觉时大脑特别多想法涌进来,人又是迷迷糊糊的,想睡但是脑海里又很嘈杂,于是我纠结了一下(因为是冬天太冷了),还是拿起手机记录,看了下时间那会都半夜3点了。
写完后,终于安心睡了一觉,第二天起来果然忘记昨晚的文字片段了,幸好记在了手机上面,也幸好手机记录很方便。
03
关于成品库
成品库是我个人的一个小习惯,我喜欢将我个人创作的文案和成型的作品,用一个文档集中收集起来,用印象笔记备份。
很有趣的是,现在的我再回头看看几年前的作品, 发现那时候语言虽稚嫩,但却充满灵气,这也让我发现了自己一直以来忽略的地方。
或许是写多了文字,渐渐的就有了对文字的“油腻”思维,说到红色就想到勃艮第红,谈起蓝色就是克莱因蓝……其实文字就是文字本身,越是质朴越是动人,目前尝试在戒掉文字的油腻感,回归质朴。
时刻保持审阅自己的态度,真的很重要。
最后,总结一下关键点:
文案人必备的三个库:
素材库、灵感库、成品库
如何使用这三个库:

只有让知识流动起来才能形成正向反馈。
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开始写文的初衷,并且坚持下去。
我是Momo,一个在做文案7年的工科生,以后持续为大家更新文案写作的一些技巧和跨界工作的一些感悟,喜欢的可以关注我噢!欢迎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