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桥镇柳德昭湾,处于鄱阳湖入长江夹角处的丘陵地带,依山面水,田畴环绕。村中房舍交错,村前远山隐隐,屋场中央,一祖堂,一戏台,一旷地,一池塘,为全族人红白喜事操办聚集之处。
如这块土地上千百个村子一样,柳德昭湾看起来极平凡极平凡,乃一个同姓族人聚居的普通村落,然其始祖竟是宋朝进士、河南参军、王安石侄女婿柳敕公。据敕公墓碑(清朝康熙年间其后裔撰写的碑文)记载,敕公因上疏直谏致龙颜不悦而辞官,乘轻舟浮鄱阳湖面归故里抚州,途经湖口,仰陶渊明遗风,入岔港溯流而上,寻定当年彭泽县治遗址,遂构庐架灶、劈柴开荒,过起田园村居生活。敕公生九子,后代繁盛,遍及江西、湖北、安徽等省,仅一支留于县衙遗址本地,即今天柳德昭湾。
据史料文字记载,陶渊明,浔阳柴桑人,其文《归去来兮辞》有句“彭泽去家百余里”,因当时彭泽县含今天的湖口全境、都昌和东至部分区域,柳德昭湾濒临鄱阳湖,水运交通方便,故县衙设于此,这是不必争论的事实。遗憾的是,作为中国田园诗人的鼻祖和隐逸诗派的泰斗,陶渊明不为三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在此地竟只做了八十三天县令,可想而知,他的传世经典作品几乎没有在湖口写下来的。但是,他的思想和灵感,应该是这块土地上孕育、萌芽的。明代九江知府童潮诗云:“先生已归来,遗此折腰地。不见督邮人,只闻解印事。”1600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仕宦名流,仰慕先生的才华、气节和风度,最有名的当数唐代大诗人李白,这位怀抱“仰天大笑出门哉,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抱负的天才,居然亦发出和陶渊明如出一辙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生感慨!
从景湖路上的湖口县第四中学出发,开车不过一刻钟,沿着乡村平坦的柏油路,穿过几个村庄、几处田畴,即可到达陶渊明古县衙遗址——均桥镇柳德昭湾。今天,我们寻找陶渊明遗址,亦是仰慕先生的才情和人格。如必要,湖口四中将挖掘和传承好先生的深刻内涵,以昭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读书人的气节和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