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斯坦福商业决策课》(2)决策的核心:选择依据,源自于你相信什么

共计 1,542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2 分钟

「策略」这两字中,「略」的涵义表明了省略、精简化,换句话说,所谓真正的策略,是一种不断聚焦在临界点,从众多决策选项中,只求得那唯一的方向。

决策的过程中,要做出好的决策必须要有所聚焦,这就是所谓的「合适的框架」。如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者藉由提问,来厘清对方真正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01找出你的决策框架

这种框架如同方向,一但选错方向来提问,等于是提供错误的解决方案。然而,在提问的过程中,你还是可以从对方的回应、反应来辨别对方所提出的想法是否是他所在乎的。

所以提出问题本身也是在不断的修正、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

然而,要有这样的能力,提问者本身的心态与想法,不能带有任何偏见与观点,因为一但从有色眼光来提出的问题,你所得出来的答案一锭都会是有颜色的。所以公正、客观本身是提问者的一项修练。

02决策前的选项创造

做决策本身是在聚焦,然而,在聚焦之前,没有选项,等于无从下手。所有的提问,除了在引导出解决方向之外,也是在找寻每个解决性的选项。

一但事前的选项过少,即便有再优秀的决策团队,也可能做出有偏离正轨的选择。换言之,要做出优质的决策,你要先拥有优质的选项。

为什么常常在同一个组织待久了,所发生的事情永远就那一些,非常类似的状况。原因在于团队里的人都用既有的认知来解决相同的事情,但却想要拥有不同的结果,最后,这种你只能用老办法来解决,问题依旧继续。

这就点出一个问题,如何创造出好的选项?

其实,好的选项都来自于你我的脑海中,只是我们缺少了连结。

透过创意发想,发散收敛,或是从核心本质来解决,都是一种方式,这些转变,都必然需要从问题来引导出另一种想法来开场。

03还有其他?

「还有其他吗?」或是「还有其他想法吗?」等询问是否有其他还没有被听到的问题来做引导,这一步是开启多元化选择的开始。

但常常会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人连想法都没有,即便问了这个问题还是会没有人回答。

这时可以从两的面向来切入:

外部讯息

内部动能

所谓的外部讯息是,透过找寻,看到我们都知道并且相信,但是无法控制的事情。

决策本身就是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出确定性的判断。同样,你的讯息是否可控,哪些讯息是不可控,以及发生的可能性又是多少。从这三个角度来判断哪些讯息是我们应该关注并且可操作。

但讯息本身就是一种确定性,你今天看到的讯息,也许明天发生什么事情,又突然变了调。你无法掌控,你也不能掌控,你只有不断搜集讯息来佐证你的讯息判断是否正确。

另一方面,内部的动能因子指的是,我们希望到达的方向,如《与成功有约》书中提到的成功关键「以终为始」。不断检视我们现有的方向与做法是否持续在路上。

这两者的资讯是为了让决策团队可以从外部框架与内在动能来思考,并且在此找出关键的交会点。

04价值,辨别行动的开始

这边在更进一步说明内在动能价值,因为一但缺少了这一项,所谓的团队就只能称得上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做各自的事情而已」,你不会看到任何的合作与交流。

因为大家只要负责完成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不必在乎其他人完成的怎么样。但是,清楚的价值,是衡量我们为什么再存在这家组织,我们的使命,以及我们创造了什么样的神话事迹。

05决策基础

综合上述所提到的几点:聚焦框架、创造选项、讯息发想、价值动能。

这就是决策的核心基础,你可以从这四个项目中看到彼此的关系,但却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让决策进入核心」。也就是所谓的;「聚焦策略」

这个策略必须机于团队内部以及外部的讯息辨别,从而一步一步推演为了达到那样的目标,现在的我们该往哪个方向。

如同现在的你是十年前,所有选择下来的你;未来的你,是你现在的选择,所产决定的未来你该呈现什么模样。就像亚马逊执行长贝佐斯说:「你的选择,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

一切的选择依据,源自于你相信什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