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刚好跟今天推送的晨读主题相契合。
下午2点多,宝宝的姥爷回家了,而这时候刚好宝宝困了,在哭闹。姥爷特别疼宝宝,一听宝宝哭,心疼的不得了,立马去换了衣服过来抱宝宝。我觉得宝宝是困了,想睡觉,而姥爷不确定宝宝是不是困了,又想让我安心学习,他帮我看一会儿宝宝,顺便哄睡他。
而我作为宝宝的妈妈,很不放心,深深的觉得宝宝就是困了,本来打算去隔壁屋背单词,但看到姥爷守着宝宝,宝宝趴着,不时的叫两声,就又决定还是我哄睡他。
宝宝一周前去奶奶家待了两周,睡眠问题特别多,回家之后调节了一周多,终于快调节好了,今天却因为姥爷抱走,这一来二去的,耽误了一段时间,哄睡不太及时,所以哄睡的时候特别不配合,哭闹很多,睡着了也不踏实,无法放床。
以上,为事情发生的背景。
在宝宝终于在我怀里睡着、放床两次不成功之后,我的情绪全盘崩塌。
我当时心里在想什么呢?
我在想,姥爷又不配合我,总是不听我的,明明是我最了解宝宝,却总是不听我的。都说了要睡觉了,姥爷却还这么自以为是的觉得宝宝是需要大人抱抱、陪玩、关注而带他去玩。
我在想,我好不容易给宝宝调节好了睡眠,却因为姥爷不尊重我,不听我的,延迟了这么一会儿哄睡,导致宝宝哭闹严重,难哄睡、睡着了难放床,给我白白浪费了这么多时间,这些时间本该用来读书背单词的呀。
我还在想,果然是不尊重小婴儿的。昨晚8点多了还开大灯换尿不湿,刺激宝宝的神经,影响睡眠,导致晚睡了。
越想,我心里越委屈。这时候,我的情绪就是过分烦躁,过分生气。
我的烦躁来源于我的焦虑,焦虑的原因是觉得我的计划被打乱了,我的时间无端的多浪费在了哄睡和抱睡上,而我如果不被打扰的话是不会这样的,另外,由于额外付出的这些时间,今天我的计划可能又完不成了,因为计划安排的太紧密了,拖后一下的话,全盘崩溃。简单的来讲,就是我没有留有余闲。
以上,是引发我情绪的事件A。我的看法B造成了我的困扰,于是我等宝宝睡熟放床之后,怒气冲冲地去找姥爷理论了。
跟姥爷沟通之后,突然的意识到了,这是我自己的情绪问题,并不是姥爷的做法的问题。
比如,第一,刚开始其实我也并不是特别确定宝宝是不是想睡了,姥爷抱走的时候我也没有表示明确的反对,只是在一下子哄睡宝宝之后才开始在内心“得理不饶人”,验证了自己是对的以后,更加咄咄逼人,导致自己心里更不痛快。
第二,姥爷着急来抱宝宝,是出于对宝宝的在乎和爱,以及希望帮我分担一下,让我安心去学习,姥爷的初衷并不是要来打扰我。
在这里突然想到,我能理解别人,却理解不了自己的父母,对父母总是咄咄逼人,不冷静,真是太不应该了。
第三,姥爷平时其实已经很配合了,跟姥姥在家都是轻手轻脚,平时也一直在问我关于宝宝的事情该怎么去做,并没有总是越过我去替我做关于宝宝的决定,是我自己一时被情绪控制,同时对姥爷存在偏见,导致了越想越不开心。
综上,并不是姥爷的行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姥爷和姥姥做的已经够好了,出问题的是我自己,是我看待事情的观点有问题,从而导致了情绪的发生,导致自己被情绪控制住了。
“很多时候,我们产生坏情绪,都试着去改变A、抱怨A、抗拒A,觉得必须是外在环境有所改变,我们才能开心起来。可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真正造成情绪C的,不是A,而是B。我们要努力改变的是自己对事物的信念、看法和期待,而不是去改变别人、改变环境。”
现在想来,自己落入了“概念化”“糟糕化”中,用姥爷偶尔的一些小行为,给姥爷打上了“不尊重我和宝宝”的标签;认为宝宝哄睡和抱睡耽误的时间毁掉了我这一天,自己把这件事情想的太严重了。
其实,起因也是自己一天的安排没有去留有余闲,本身任务安排的太重,没有一点弹性空间,经不起一点意外的发生。
吉田医生之所以能带着两个孩子考上哈佛,并带着三个孩子顺利毕业,我认为她对自己情绪的掌控也非常关键:“我很多时候也会不小心睡过头,但是我也挺开心的,因为这样我又有充足的精力面对这一天了啊。”
无论晴天,雨天,我们的内心都应该洒满阳光才对,最重要的永远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于事情的看法。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啊。
对于孩子的养育,我的情绪也非常重要。如果我总是因为这样的小事就乱了手脚、乱发脾气,宝宝也会将我的处事方式看在眼里,一点小事的打扰就情绪崩溃,不知如何是好,对于宝宝教育也非常不好。
妈妈情绪平和,对宝宝来说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