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月份的结束,2019年正式跨入了下半年。
而对于很多家长而言,7月意味着另外一个意思。
暑假与补习班!
2017年,一篇名为《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将暑假补习推到风口浪尖。
对于当时挣三千一月的我而言,这简直是一道晴天霹雳。
然而没想到,今年我又看见了另外一篇:《听说,3万都撑不起的暑假,现在涨到8万了!》
1
焦虑的父母
今年开学,我在学校家长群里,因为刚组成的班级,老师让各位小朋友分别拍一段视频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
其中一个孩子,6分钟全程用英语介绍了他的家庭。
要知道,他们才6年纪啊。
我一下就感觉到了差距,于是,今年暑假我已经给他报了几个补习班。
英语肯定的,不要求他完全像另一个小朋友那样能流利的说出来,但至少能对话。
其次就是奥数,很多人和我说,这马上进入初中啊,数学特别重要。
然后科技啊、历史啊、写作啊、绘画啊,反正一天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我看很多书上说,小孩贪玩,一到暑假就玩疯了,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于是新的学期又要慢慢进入学习状态,不仅效率不高,小孩还容易累。
总的来说,做父母的我们不是没有那个条件,也不是没有时间,不能让孩子输在未来。
“不能输”“赢在未来”的文化已经深度绑架了家长。
单单成绩好已经不能代表孩子的能力了,仅仅学习成绩好已经不能让孩子赢在未来了。
甚至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放弃了自己应有的生活。
2
疯狂的补习班
6月份开始,随着暑期的到来,补习班即将迎来行业的黄金月份。
各大补习班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学校的父母,传单、电话、小册子、体验课。。。花样百出。
伴随着各种说辞,父母俨然成为了一个个被营销,被焦虑的对象。
“对,就你们初一(3)班,有个XXX,已经在我们那边上了一年的课了。”
“您那小区,有好多住户在我们这里报名了呢。”
“孩子现在不努力,到时想考好高中,就难了。”
“你做父母的,现在还能选。不好好补习,你的孩子就没得选!”
“孩子得眼界决定了他未来的格局!”
据数据显示,中国的校外培训行业从2012年的2281亿元增至2017年的3930亿元,预计到2020年人均花费在6862.63元左右,培训市场总规模将超5000亿元。
这样造就了培训补习行业的高薪,一个小时500-1000元的培训费,已经成了不少品牌标准价。
高薪也吸引了一大批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前来应聘,不少名校的学子毕业后也进入了课外培训机构,成了个培训师。
风水轮流转,为了考名校去机构疯狂补课,考上名校又回到机构,成为为下一代人疯狂补课的培训师,真是一个令人尴尬的循环。
曾经听过一个段子,有个人花了几万块报名雅思考试。
老师问他,你考雅思是为了出国嘛?
那人回答道,不是,考过了我准备去教别人。
3
你不送孩子暑假去补习,你就对不起他的人生!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补习培训机构,如今已经突破百万级别。
这一方面是教育发展的表现,是个体教育的精细化与素质化的表现,而另一方面又彰显出孩子与父母的负担。
你不送孩子暑假去补习,你就对不起他的人生!
孩子们的暑假,变成了从文化课补习,到兴趣班,到如今越来越流行的游学。
父母的负担从一个普通的文化补习班2000-5000,到兴趣班8000-10000,再到一个游学30000-50000。
新民晚报在《“先把家长和孩子整晕再说!”200亿元的游学市场,谁来管?》中写道:“哈佛,中国孩子摩肩接踵;剑桥,中国孩子成群结队;牛津,中国孩子鱼贯而入;悉尼大剧院,满眼望去台阶上几乎也都是中国孩子……放暑假了,中国中小学生在海外掀起的游学热潮,绝对一年胜于一年。只是,花费昂贵的游学到底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除了到此一游开开眼界,还能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什么印迹?尤其是,游学之“学”,究竟又能有多少东西真正学有所得?”
一个健康的补习行业,需要多方面的共同进步,行业的准入门槛,机构的资格考察,从业人员的资格评定,父母的理性对待,孩子的减负需求。
而我想,父母的理性对待是第一应该考虑的,因为很多时候,拿决定的永远是那些”焦虑“的父母们。
不被”月薪三万,负担不起孩子的暑假“的焦虑所影响,不被”输在未来“的焦虑所影响。
理性的看待补习,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一个他想要的暑假与童年,或许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