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舍之间,看见生活的本来模样

整理旧物时翻到高中笔记本,扉页上用蓝笔写着“要永远记得同桌分我的半块橡皮”。如今那橡皮早没了踪迹,但某个雨天她撑着伞陪我走三站路的画面,依然清晰得像昨天发生的事。

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东西会随时间褪色,有些却在记忆里愈发鲜亮。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学习:哪些该放进记忆的保险箱,哪些该扔进时光的垃圾桶。


那些带着温度的联结,是生命里不可复刻的宝藏。大学时期意外生病,室友熬了整整三小时的粥,米粒煮得开花,就像她们眼里的关切;职场上第一次犯错,前辈默默帮我收拾烂摊子,只说“谁还没摔过跤”。

这些瞬间像散落在路上的灯,或许微弱,却能照亮我们走很远的路。

还有那些让我们变得更完整的经历:第一次独自旅行时在陌生城市找到方向的笃定,被否定后重新站起的倔强,学会与自己和解的释然。它们不是装饰品,而是构成我们生命的骨架。

而那些困住脚步的执念,早该被风吹散。朋友总想着挽回那个早已转身的人,手机里存着三百多条未发送的消息;

邻居大叔守着亏损的工厂不肯关门,只因“不能丢了父辈的脸面”。这些执念像系在脚上的锁链,我们以为抓住的是希望,其实是把自己困在了原地。就像攥着一把沙子,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最后只剩下掌心的刺痛。


判断该留还是该放,心里早有答案。当一件事想起时,带来的是温暖和力量,那就好好珍藏;

如果只剩下疲惫和自我怀疑,或许该学着放手。就像植物需要修剪才能生长,人生也需要适时清理,才能腾出空间给新的可能。

楼下花店的老板娘有个习惯,每周都会把蔫了的花果断剪掉。“腾出位置,新花才能开得更好。” 她一边修剪花枝一边说。去年冬天她母亲生病,她关掉经营八年的店回老家照顾,有人说她可惜,她却笑着说:“花谢了能再开,妈只有一个。”

人生从来不是加法游戏,有时减法更能让我们看清自己。珍惜那些让生命变得厚重的,放下那些让生活变得沉重的,才能在岁月里活得通透。

下次站在选择的路口,不妨停下来听听心的声音:这件事让你想起时,是眼睛发亮,还是眉头紧锁?答案,其实一直都在那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