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学习笔记【37】

经常搬家、换学校,小伙伴突然离开,这对儿童、青少年都是非常不利的,这会使孩子无法呆在一个稳定的、习以为常的关系。

这也会让来访无法信任环境,无法在环境中感到安全、舒展自己。世界对于来访而言是不牢靠的、不可靠的,无法深度参与的。

缺少父母关注的来访者对咨询设置任何微小的变化都会非常敏感,变化在来访眼中可能意味在重复其童年的情景:环境改变、伙伴消失。这一类来访,对咨询设置的稳定要求将极高。

而缺少父母关注的来访者,也会让咨询师很容易产生内疚的反移情,这是要代偿父母功能的不足,但实际上咨询师是无法代偿的,所以咨询师会内疚。

对于从来没有被重视过的人,突然被关注,这对其来说只会是个灾难,因为其缺乏经验去应对焦点下的生活,关注对其来说,变成了对其的侵入。

当一个人的生命体验是片段式时,他对自己的身体体验也是片段式的,会不觉得自己拥有完整的身体,所以会有很多躯体化问题,生活的片段性被凝缩成身体的片段性,失去对完整性的掌控。

对于来访者说咨询师没有什么作用时,咨询师不要说“我理解你”,要表现出理解,而不是表达理解。

咨询师要先接住来访的负性情绪,再去探讨来访的期待;咨询师要做一根结实的拐杖,而不是那种摇摇晃晃会断的、无法依靠的拐杖。

来访的自发性意象很丰富,咨询师要跟随来访的意象,让来访充分体验自己的意象,要隐喻导出来访的愿望,并充分诠释来访未表达出来的愿望。

来访用药后是否有药物反应,可以通过来访的眼神、接触反应、情绪的生动性、表达的流畅性、思维完整性等方面的改变来观察到。

咨询设置一定要跟来访讲清楚,不要怕来访会产生负性移情,因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说清楚的话,后绪会产生更多的麻烦和问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