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是李白李白借乐府古题《朗月行》创作的一首诗。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创作的《朗月行》是乐府古题,隶属于《乐府诗集》的《杂曲歌辞》。这首诗诗开篇写的是写孩提时代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写出了月亮初升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这也是我们一年级课文节选这一部分的原因吧。而后面接着写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继而沦没而迷惑不清,最后表达为月亮的沦没而心中感到的忧愤不平之情。据说这首诗是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陈沆云:“忧禄山将叛时作。”(《诗比兴笺》)萧士赟云:“按此诗借月以引兴。日,君象;月,臣象。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也。”如果真的是写在这个时候,也可以见到作者李白对时事的敏感性和政治远见。
诗的作者李白,我们在之前有过介绍,一生狂放不羁,豪情万丈,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二十四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成为了,大唐剑侠中最有名的诗人。李白自此一去,便开始了他游山玩水的一生,结交天下的一生,同样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他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一生。由于身世原因,他不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所以只能通过举荐入仕途,但是屡遭挫败,虽然最后通过玉真公主,踏上仕途,最终发现自己也只是个御用文人而已,根本没任何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此后,他与贺知章等放纵形骸,最终后搞得被玄宗赐金放还;最后还做过道士。
然而,他寂寞的心压制不住其远大的抱负,想在永王麾下得以施展,没想到最后永王被伐而被流放,途中遇赦。最后在病困中度过余生。真可谓:“一身才华思报国,几度沉浮愿未偿。唯伴山水寻常醉,抒尽豪情隐愁肠。”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下确实报国无门的悲伤与无奈。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李白的这首《古朗月行》(节选)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这只是整首诗的前半部分。前四句诗人直言小时候对月亮非常幼稚的认识来开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们先说一下”“白玉盘”,这里的白玉盘指的是晶莹剔透的象玉一样的白盘。说的是:我小的时候不认识天上的月亮,就把月亮称为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我们再说“瑶台”。“瑶台”也就是说的瑶池,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出自于《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shāng)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这里最早提到了瑶池。(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穆天子传》)“青云”指的就是白云。这句诗写的是:有时又怀疑月亮是瑶台仙人的明镜,飞到了天上的云端之上。
这里是回忆小时候看到月亮的感觉。作者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这里比喻的是满月。后面节选部分都是写的是满月。作者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满月时月亮高挂在天空中的颜色、形状和对月光皎洁的喜爱之情。“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幼稚与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写得非常圆满。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作者回忆完小时候,开始写现实的月景。这里的“仙人”指的是纤阿,或者叫做舒望,中国神话中御月运行之女神。《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阳子骖(can 一声)乘,纤阿为御。”集解:“纤阿,月御也。”索隐:“纤阿……美女姣好貌。又乐产曰:‘纤阿,山名,有女子处其岩,月历数度,跃入月中,因为月御也。’”也作:明舒、素舒、圆舒,都来用作月亮的名称。在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月御纤阿,还有嫦娥,吴刚等等)、桂树、白兔,金蟾等等。“何”在这里意思是“多么”。“团团”指的是“圆圆”的意思。这两句说的是:仙人纤阿垂着两只脚,驾驶着月亮从东天缓缓升起,纤毫毕现,长着桂树的月亮是多么的圆啊。诗人运用这一纤阿御月的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从刚刚初升,到逐渐明朗,最后升起来挂在夜空中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我们先说说“白兔捣药”,白兔,后面也叫玉兔,和嫦娥一起居住在月亮上的广寒宫里。所以有时月亮也称作“玉兔”或“广寒”。乐府古辞《董逃行》有过关于白兔捣药的传说:“教敕凡吏受言,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药可得神仙。”这句话说的是:传说月中的白兔已经把仙药捣成了,请问它到底是捣给谁吃的?这里作者又将借着月光,将神话进行了深入的描写,也借玉兔捣出来的长生不老药提出了质疑。这或许在质疑帝王长生不老的追求。
节选到这里就结束了。在节选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神话故事的巧妙构思,以自己丰富的想象,从小时候的认知,到月亮现实升起的过程,然后到自己对仙药的疑问,构成了衣服瑰丽神奇、意义深远的画面。
最后,日让我们一起对整首诗——《古朗月行》进行一个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