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老大生病了,一直说头晕,第一天请假在家歇着。结果孩子在家呆得无聊,不停地给我打电话、视频通话各种“骚扰”。我让她睡觉,她说睡不着,我让她做点能做的事情,她说头晕。但是跟我视频时我丝毫看不出她头晕的迹象。正常逻辑,我会怀疑她是有装病的成分,但这会我心想心疼一下她吧,没有深究,对她也是温柔以待。她想吃烧麦、喝豆浆,我就带着老二去给她买,尽量满足她的要求。
今天下午放学延时期间,突然接到老师电话说孩子不舒服,有点低烧。我赶紧让爷爷先去接她回家。心里计算着时间差不多该到家了吧,也不知道孩子怎样了,想打电话回去问问。正在挂念时,孩子电话打来了,我先是温柔地问她情况,她也挺高兴的样子,一一回答了。一通电话结束后,我正准备投入工作,没想到电话又响起来了,我问孩子怎么啦,她说想吃烧麦和豆浆,让我去买,还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心里有点烦,想到昨晚跑去买,路上车多人多,而且今天下雨,我从心底里不想去。我没有马上答应,推说问问医生看她生病了能不能吃,她同意了。结果电话挂断不到十秒钟,第二个电话又打进来了,问我问了吗?我莫名火气,没好气地说:“我电话还没来得及打你又打进来了,我怎么问!”电话那头她有点发愣,回说“好吧,那你快问。”我想着赶紧把工作收收尾,结果孩子电话又打来了,我真是有些气急了,没好气地简单说了几句就挂断电话了。
回家路上,我已经在盘算着到小区门口的小笼包店看看买烧麦豆浆吧。我正在努力看清水汽濛濛的夜路开车,孩子电话突然又打来了,我的血压“噌”地升高了,耐着性子说了几句,孩子无非又是催我给买烧麦豆浆,我告诉孩子我在开车,不要再打电话影响我,我带着气挂断了电话。结果第二个电话马上又打进来,孩子张口就说:“你现在去给我买烧麦豆浆。”这一次,我的脾气真控制不住了,对着电话吼了一句:“我现在开车,怎么去买!”电话那头的孩子显然被吓住了,愣了一会才回一个“哦”。沉默了几秒钟,我生硬地说“拜拜”然后挂了电话。
后半程的路上我边开车边回想刚才的一幕。其实话说完我已经有些后悔,不应该这么粗暴地回应,估计这是这两天来最粗暴的一次,难怪孩子愣了一下。我后悔自己的冲动和任性,刚刚建立好的良好的亲子关系氛围瞬间被我的两句粗暴的话破坏。思考了一会,我找到了我跟孩子之间不愉快的原因。孩子的问题是:孩子没有精准表达,她其实想说的是让我直接开车去买,但是她说出来的却是“你现在去买”。任何一个人听了她这种表达都会不舒服,尤其是在开车时候的我。我的问题是:一、我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归根结底,还是自己能量太低,需要继续学习继续修炼,增强自身能量。二、我没有及时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试想,如果我当时能平静地告诉孩子:可以啊!我的宝贝不过是想吃烧麦喝豆浆,妈妈满足你!因为妈妈爱你!我已经想好了,我回去就到小区门口的杭州小笼包店去买,不用跑那么远,下雨对于妈妈来说也没有增加太多困难。孩子听了这番话肯定很受用,也不会一遍遍地打电话骚扰我。她一遍一遍打电话不过是想确认我会给她买,而我却迟迟没有给孩子肯定的答案让她安心。所以,今天的不愉快,归根结底是我的原因,我必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回想孩子成长过程的种种,我发现孩子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不会精准表达,或者说不会表达。要么是用词不当,要么是说话的语气语调不对,所以导致让听者不舒服,包括她的父母。从今天起,我得从教会孩子精准表达做切入点,一点一点调教孩子。
我的明显问题是没有及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很多时候我的初衷是好的,我的行为也是为大家好,但是我没有及时表达出来,所以家人既不领情,也不知道感恩。有的时候我生气或不高兴了,不明确说为什么,让老公去猜。老公猜不到,我就生闷气。为了创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我必须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