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来,就会很快,看似很矛盾,既然已经慢慢来了,怎么还会很快呢?
你要开始一个新的计划,比如要读一本书,要写一篇文章,要学习一门新技术,现在节奏如此快的工作生活中,再加上你要做的这件事,是你想要在短期内得到反馈的,所以自然而然你就会很关心你的进度。
计划该有也要有,但制定的计划要合理,根据现在的时间松紧度,去调整计划,本来你工作就很忙,但仍然强迫自己去额外完成这些计划,一定会很累,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今天落下了,明天或者后天补上来就是了。
只是不要过度关注你的进度,当你过度关注你的进度时,你会走的很艰难。
急功近利,会让你不会深入的去进入到学习里面,只要你在做这件事,不管进度是快是慢,总是会有收获的,你做一点,你就赚一点。
也不要指望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制定一个不紧不慢的计划,比如你这个月就想读两本书,因为时间充裕,你会吸收的很好,远比你计划读五本书,但因为时间很紧张的要好很多。
参加工作以后,学习这件事,本身已经不是为了应试而存在,所以适度放慢,并不是不好,应该去享受学习而制定计划,而不是时刻都想着后面有根无形的鞭子。
我曾经和你一样,对于想学的技术和知识,总是希望很快的完成,但对自己过高的要求,往往让我并不能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学习本身,反而倒是因为完成目标而去学习,而不是因为学习而去想完成目标。
最后的得到的结果是,看的书很快就会忘掉,学的技术也不扎实。学过吗?学过了,但是忘了。
我觉得最好的状态,是一个网状的学习状态,不断拓展未知,而不是线性的学习状态,如同流水线一样的去学习。
沉浸式学习,即使很慢,但也会很有收获,因为这样的沉浸会不断激发你对未知的探索。
而观光式学习,就比较赶进度,好像为了赶进度而去学习,自然收获就很少。
我今年上半年基本上没什么计划和flag,但依然写了很多个人分享,看完了数十本书,也学习了elk,kfk等技术,读完了GitHub上三个优质项目的源码。
这是我学习进度最快的半年,而这半年我并没有具体的计划。
只要扎扎实实的去做,进度自然就会有的。
我越来越相信这句话,慢慢来,就会很快。
你可以试一试。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暖笔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