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正处于一个迷茫的年纪,没有感受过被生活所压迫而无暇顾及其他,又自带敏感神经,所以经常想东想西,在无边的大脑空间里思绪车水马龙般穿梭……
时常会和妈妈探讨关于活着的话题。很感激她愿意聆听我那漫无边际天花乱坠的小想法。无数次的提及这个话题,是因为我是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活着。至少到此刻我还是不明白的。
家里漏水去朋友家借住的日子里,偶然翻到这本书。我想,在一个有生活阅历文学功底的大作家笔下,应该可以找到一条通往解惑大门的通道。开始翻读没几页,我便开始小兴奋,一个老人叫一头黄牛自己的名字“福贵”,又给虚拟的黄牛赋予亲人的名字“二喜”“有庆”“家珍”“凤霞”。这一定是一本主人公有着悲惨人生得故事,并以此来传达给读者的励志的一本书,我像是窥探到了一个了不得秘密般暗暗沾沾自喜。然而故事情节发展虽然如预料中走向,但是作者并没有将那“大悲”的一生添以浓墨重笔,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娓娓道来。他平静的忆述其他人眼中那凄惨的一生,似乎又因有人聆听,感激中略带幸福。是的,他回忆讲述时并不是痛苦的,回忆让他有丝丝的幸福感,他的幸福感来源于他古稀之年还有值得怀念的贤良的妻子、善良女儿、儿子,这些他都曾经拥有,所以,晚年并不只有孤苦。
其实我并没有找到我想要的答案。对于余华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的生活哲学观依旧感到费解,我总认为一场不拥有“意义”的活着只不过就是过活,而在过活的过程中,只有情绪上短暂的悲喜。而拥有意义的则大不相同,这个“意义”可以是一个信仰、梦想、目标,更或者仅仅指一物、一人、一件事。我想不同时期不同境遇,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应该都有所不同,我期待思维模式会发生转变的自己。
《活着》这一次不虚一读的是我读到了一点:你经历过的生活,是真正的生活;你聆听别人生活过的生活,那都是故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没有生活阅历读书又少,于是对于生活总是懵懂迷茫。然后不停的想要去尝试别人的爱好或梦想,健身、旅行、烘培……我害怕会虚度光阴却又已虚度了时光。有时觉得自己过于矫情,又没有付出行动力。但当看到陈平原的一句话时,对自己又释然了,他说:如果半夜醒来,你发现你好多年没读书,并且不觉得愧疚,证明你已经堕落了。于是我觉得自己还没有“病入膏肓”,站在堕落的崖边,挣扎着迷途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