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示语
1、概况
提示语(Prompt)是用户输入给AI系统的指令或信息,用于引导AI生成特定的输出或执行特定的任务。简单来说,提示语就是我们与AI“对话”时所使用的语言,它可以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一段详细的指令,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任务描述。
提示语的基本结构包括指令、上下文和期望
▪ 指令(Instruction):这是提示语的核心,明确告诉AI你希望它执行什么任务。
▪ 上下文(Context):为AI提供背景信息,帮助它更准确地理解和执行任务。
▪ 期望(Expectation):明确或隐含地表达你对AI输出的要求和预期。
2、类型
- 指令型提示语:直接告诉AI需要执行的任务。
- 问答型提示语:向AI提出问题,期望得到相应的答案。
- 角色扮演型提示语:要求AI扮演特定角色,模拟特定场景。
- 创意型提示语:引导AI进行创意写作或内容生成。
- 分析型提示语:要求AI对给定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
- 多模态提示语:结合文本、图像等多种形式的输入。
特征 | 描述 | 示例 |
---|---|---|
沟通桥梁 | 连接人类意图和AI理解 | “将以下内容翻译为法语:Hello, world” |
上下文提供者 | 为AI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 “假设你是一位19世纪的历史学家,评论拿破仑的崛起” |
任务定义器 | 明确指定AI需要完成的任务 | “为一篇关于气候变化的文章写一个引言, 长度200字” |
输出塑造器 | 影响AI输出的形式和内容 | “用简单的语言解释量子力学,假设你在跟一个10岁的孩子说话” |
AI能力引导器 | 引导AI使用特定的能力或技能 | “使用你的创意写作能力,创作一个关于时间旅行的短篇故事” |
二、掌握提示语设计
1、核心技能
2、进阶技能
提示语设计的核心技能体系不仅涵盖了技术层面的专业知识,更强调了认知能力、创新思维和软实力的重要性。
这些核心技能构成了提示语设计的基础,涵盖了从问题分析到创意生成,再到结果优化的全过程。
语境理解能力使设计者能够在复杂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工作;抽象化能力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拓展应用范围;批判性思考是确保AI应用可靠性和公平性的关键;创新思维能力推动了AI应用的边界拓展,而伦理意识则确保了AI的发展与社会价值观相符。
三、提示语基本元素
1、分类
提示语的基本元素可以根据其功能和作用分为三个大类:信息类元素、结构类元素和控制类元素:
信息类元素决定了AI在生成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主题、背景、数据等,为AI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和上下文。
结构类元素用于定义生成内容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决定了AI输出的结构、格式和风格。
控制类元素用于管理和引导AI的生成过程,确保输出符合预期并能够进行必要的调整,是实现高级提示语工程的重要工具。
2、组合矩阵
提示语元素协同效应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
- 互补增强:某些元素组合可以互相弥补不足,产生1+1>2的效果。
- 级联激活:一个元素的激活可能引发一系列相关元素的连锁反应,形成一个自我强化的正反馈循环。
- 冲突调和:看似矛盾的元素组合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
- 涌现属性:某些元素组合可能产生单个元素所不具备的新特性。
四、调教AI的秘籍
让你的提示语效果倍增的关键策略
策略一:精准定义任务,减少模糊性
如何实现精准定义:明确的核心问题、具体化的生成指令、去除多余信息策略二:适当分解复杂任务,降低AI认知负荷
分解任务的技巧:分段生成、逐层深入、设置逻辑结构策略三:引入引导性问题,提升生成内容的深度
引导性问题的设计要点:设置多个层次的问题、促使AI对比或论证、引导思维的多样性策略四:控制提示语长度,确保生成的准确性
控制提示语长度的技巧:避免嵌套复杂的指令、保持简洁性、使用分步提示策略五:灵活运用开放式提示与封闭式提示
开放式提示:提出开放性问题,允许AI根据多个角度进行生成
封闭式提示:提出具体问题或设定明确限制,要求AI给出精准回答
五、提示语设计误区
1、缺乏迭代陷阱:期待一次性完美结果
陷阱症状:
- 过度复杂的初始提示语
- 对初次输出结果不满意就放弃
- 缺乏对AI输出的分析和反馈
应对策略:
- 采用增量方法:从基础提示语开始,逐步添加细节和要求。
- 主动寻求反馈:要求AI对其输出进行自我评估,并提供改进建议。
- 准备多轮对话:设计一系列后续问题,用于澄清和改进初始输出。
2、度指令和模糊指令陷阱:当细节淹没重点或意图不明确
陷阱症状:
- 提示语异常冗长或过于简短
- AI输出与期望严重不符
- 频繁需要澄清或重新解释需求
应对策略:
- 平衡详细度:提供足够的上下文,但避免过多限制。
- 明确关键点:突出最重要的2-3个要求。
- 使用结构化格式:采用清晰的结构来组织需求。
- 提供示例:如果可能,给出期望输出的简短示例。
3、假设偏见陷阱:当AI只告诉你想听的
陷阱症状:
- 提示语中包含明显立场或倾向
- 获得的信息总是支持特定观点
- 缺乏对立或不同观点的呈现
应对策略:
- 自我审视:在设计提示语时,反思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见。
- 使用中立语言:避免在提示语中包含偏见或预设立场。
- 要求多角度分析:明确要求AI提供不同的观点或论据。
- 批判性思考:对AI的输出保持警惕,交叉验证重要信息。
4、幻觉生成陷阱:当AI自信地胡说八道
陷阱症状:
- AI提供的具体数据或事实无法验证
- 输出中包含看似专业但实际上不存在的术语或概念
- 对未来或不确定事件做出过于具体的预测
应对策略:
- 明确不确定性:鼓励AI在不确定时明确说明。
- 事实核查提示:要求AI区分已知事实和推测。
- 多源验证:要求AI从多个角度或来源验证信息。
- 要求引用:明确要求AI提供信息来源,便于验证。
5、忽视伦理边界陷阱:低估AI的伦理限制
陷阱症状:
- 要求AI生成有争议、不道德或非法内容。
- 对AI的拒绝或警告感到困惑或不满。
- 尝试绕过AI的安全机制。
- 忽视AI输出可能带来的伦理影响。
应对策略:
- 了解界限:熟悉AI系统的基本伦理准则和限制。
- 合法合规:确保你的请求符合法律和道德标准。
- 伦理指南:在提示语中明确包含伦理考虑和指导原则。
- 影响评估:要求AI评估其建议或输出的潜在社会影响。
6、挖掘反向思维:从非传统角度切入
创新设计策略:
- 设定逆向任务:提示语可以引导AI从相反的角度处理问题,提供不同于传统生成的内容。
- 挑战预设思维模式:通过打破任务的常规设定,促使AI生成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内容。
7、灵活运用任务开放性:给AI自由发挥的空间
创新设计策略:
- 设定基本框架,留出探索余地:提示语应提供一个结构化的框架,包含具体的生成目标,但不应过度限制表达方式或细节内容,给AI足够的空间进行创造。
- 多维度任务引导:通过引导AI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激发其对生成内容的多样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