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读书不写读后感,视其为无用之举。花费了时间,写来不能创造任何的价值。还不如多写几篇广告文案,有助于事业的发展。陆续读了一些书之后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功利又浅薄,已经被时代的狂潮卷入了欲望的河流。最近的疫情,迫使我安于一隅,用心读了自己。
先于这本书之前读了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边上》,恰好周国平老师在生命的内在意义那一章节就这本书谈了自己的感受,书中谈到杨绛先生九十六岁开始讨论与学术无关的人生哲学,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轻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的上路。杨绛先生说“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 ,书里倡导的精神追求和杨先生走在生命边上还在坚持的灵性良心不谋而合,这就是高贵的灵魂之间的对话,而这番对话对于在物欲横流里沉沦的现代人不得不说是股清流。认真读书的人并不多了,愿意在忙碌之中觅一点墨香的人多少对生命有些许的思考和迷茫,多数是在正在做着选择题,毕竟大家都在同一条路上前行,人潮的力量太汹涌。瞧!一个“毕竟”给自己找了多么顺理成章的借口。
作者在最合宜的位置一文中说到“我相信,每一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这个位置仿佛是他在降生时就给他准备了的,只等她有一天来认领。我还相信,这个位置即然仅仅对他是最合宜的,别人就无法与他竞争,如果他不认领,这个位置就只是浪费掉了,而并不是被别人占领了。” 我现在的位置是不是造物主特意为我安排的,还是他需要造的人太多了,忘了给我准备,身为天人定有一套天国的秩序,不能够如此大意。我深信我依旧在探索那个最合宜的位置。三十多年的经历,我未能真正的找寻到它,但是范围已经被无限的缩小,我不能责怪社会太过嘈杂听不到内心的声音,只能说内心尚未足够平静,躁动中看不到真相。好在我坚信了有我合宜位置,相信会带给我探寻的力量。
确定今后会反复精读的是第三章《为教育把脉》,作者说到“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学到的东西。”从事教育十三年,第一次听到如此真切的诉求。他送给读者教育的七条箴言也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
第一条箴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第二条箴言: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成人,儿童期自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第三条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第四条箴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第五条箴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第六条箴言: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第七条箴言: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以上每一条在书中都做了深刻的解读,本质上尊重生命和成长,不急功近利。这些箴言又同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安妮.沙利文》的教育观念如出一辙,不同的国度,前者出自有哲学理论为基底的著名作家,后者出自伟大的励志盲人作家对恩师的回顾,对他们的理论深信不疑。然而在教育产业化的今天,再加上国民人口数量的巨大和素质的差异,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不随大流已经被看作是罪过了。对于认同个性化教育的个别家长却可以追随,也相信追求高贵灵魂的教育最终在知识上会报以惊喜,心灵触动之后的沉淀要历经磨砺和耐心的等待才会长出饱满的果实,相比起来,催肥却容易多了,果实味道的差别却也是显然的。
《如果我是语文老师》中作者讲述了一个荒谬的事实,有一回,一个中学生拿了一份卷子考他,是他写的 《面对苦难》。对于所列的许多测试题,作者不知如何答,只好蒙,学生对照标准答案批改,结果却不及格。这个例子已经不足为奇,在我读中学的时候就听说过类似的真实故事,具体是哪一位作家不记得了。在二十年后的今天题目的类型未曾改变过,作者的尴尬依旧。大家都能看到问题所在,然大众对掩耳盗铃之势早已习以为常,只要能拿到结果,考试的内容似乎并不重要了。人人都在闲聊中抨击应试教育,却又在行动上献媚于它,毕竟谁都不敢拿孩子的前途去验证真理。
真是个无趣的时代!“人人都在忙碌,脸上挂着疲惫、贪婪或无奈、眼中没有兴趣的光芒。我看见老人一脸天真,聚集在公园里做儿童操和跳集体舞,孩子们却满脸沧桑,从早到黑被关在校内外的教室里做无穷的功课。我看见学者们繁忙地出席各种明目的论坛和会议,在会上互选为大师,使这个没有大师的时代有了空前热闹的学术气氛。”作者的这段文字讽刺意味十足,但却没有丝毫愤青的味道。相信读到的人大都会表示认同,作者将目前的社会现实描述的太过真实,无趣这个词又用的恰如其分,至少触动了我内心的思考。
书涉及的领域宽泛,最后还有部分经典宋词赏析,加上作者的讲析和背景说明,又惹得我开始心痒古典文学。无论谈古还是论今,又或者于中西方哲学家的隔空对话,字里行间都在追求高贵的灵魂,也就是杨绛先生所说的灵性良心。这是此书给予我最大的精神滋养。
我喜欢在书中找书,经作者推荐,购买了他写给女儿的 《宝贝、宝贝》,想看一看他如何将孩子既免于应试教育的伤害又让孩子受益于应试教育成为班级的优秀学生。同时购买了他和摄影师王小慧的对话集《花非花》,顺便带了《双子座》---- 对话中的王小慧。
因疫情宅在家的日子反倒让我的生活有趣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