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乾坤,堂堂中华。
五千年的文明如大浪淘沙,不知孕育了多少志士豪杰。
他们如同划过历史天空的流星,
虽然短暂,光辉却让人铭记至今。
其中有这么一位人物,
他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侠义”二字,
他光明磊落、为国为民、铁骨铮铮,
他用激情和热血把自己的名字铭刻于时代之碑,
他的精神已深深地植入中华民族不屈的血液。
他,就是谭嗣同。
谭嗣同(1865—1898),男,字复生,号壮飞,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清代维新派人士。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
谭嗣同胸怀天下,自小就有自己的抱负和追求。
少年时,他三更灯火读书,闻鸡起舞习剑。
先后拜了一文一武两位师父,文是他的同县人欧阳中鹄,武即是大刀王五。
这两位老师对谭嗣同的一生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于文,谭嗣同承继了欧阳中鹄的维新思想。于武,大刀王五作为当时的一代豪侠,与谭嗣同一见如故,后竟结成了忘年之交、生死之交,亦师亦友。
谭嗣同少年侠气,襟怀坦荡,喜欢结交豪杰义气之辈。
13岁起,他五度壮游中华,足迹遍及大河上下,长江南北,行程合计八万余里,如他自己所说:“堪绕地球一周。”
期间,谭嗣同意外地得到了其平生最崇敬的人物文天祥的旧物:凤矩剑。从此珍爱如命,寸步不离。直到临终前他才将此剑托付给王五,使名剑得安其所,终不辱主。
在跋山涉水之中,谭嗣同体察民间疾苦,结交天下英雄,同时也磨炼了自己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韧顽强的性格,张扬了一往无前的任侠精神。
他曾单人独骑,“间道疾驰,凡七昼夜,行千六百里,岩谷阻深,都无人迹,载饥载渴,斧冰作糜,比达,髀肉狼藉,濡染裈裆。”
少年时代的谭嗣同已颇有英雄气概,绝非寻常之辈。
敢为天下先的维新斗士
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昊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
谭嗣同蔑视封建纲常,不喜科举时文。
当时其父督促其学习时文制艺,他便在课本上大大地写上“岂有此理”,而后津津有味地阅读那些被封建士大夫诋为“异端”的杂书。
青年时期谭嗣同为父命所迫,曾六赴南北省试,屡考不中。在此期间,他目睹了清王朝统治的腐败,益想奋发有为,立志救国救民,故自名“壮飞”。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惨败,丧权失地,群情愤慨。谭嗣同痛感自己的精力多敝于考据词章,无补于事,决心致力于维新变法。
遂与唐才常等在浏阳筹建算学馆,创办新学,并撰文提出变法主张,首开湖南维新之风。
谭嗣同在治学时,常常慷慨论国家大事,多讲爱国之理,求救亡之法。
他曾言:“诸君当知此堂堂七尺之躯,不是与人当奴隶、当牛马的!”“我辈倘不好自为之,则去当奴仆牛马之日不远矣!”
他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湘报》,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
1898年谭嗣同应诏赴京变法。
临行前,他和妻子李闰握别:“此去,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
随后提剑纵马,一路北上,衣袂飘飘,意气风发。
然而,此一去竟再无归来之期。
视死忽如归的国之义士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谭嗣同8月21日进京后,即为变法四处奔走。
京师之地,风云骤起,杀机四伏,维新派遭到旧势力的疯狂反扑。
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
接下来是旧党对维新派的残酷迫害和杀戮,维新派中坚们纷纷逃命,康有为逃到香港,梁启超逃亡日本。
而此时,谭嗣同却在筹划营救光绪皇帝。
被捕前,谭嗣同曾毅然拒绝了朋友们的劝逃避难,并将自己的诗文书稿及家信交于梁启超,劝梁东去日本,并对梁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随后,有人来劝谭嗣同避害于日本使馆,他又表明必死的决心:“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9月28日,谭嗣同与其他五名维新派在菜市口遇害。临死前,他从容不迫,面不改色,面对围堵观看的群众,高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豪壮之气,直上云天。
那年,谭嗣同三十三岁。
谭嗣同,中国历史上的奇男子,中华民族的真侠士。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在民族危亡的多事之秋,在新旧世纪交替的时刻,谭嗣同挺身而起,为“中国二十世纪开幕第一人”(梁启超语)。
古往今来的所谓英雄豪杰不知凡几,有些却只是好勇斗狠的盗名之辈,有些则往往被时代束缚了心志和手脚。
真正的侠义之士,他们的身体和思想可能仍无法脱离时局,但身后的精神却能洞石彻骨,感召日月。
这样的人寥若晨星,每一颗都璀璨无比。
有些人认为谭嗣同“愚”,“ 死得不值”。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样不是闲事?
而谭嗣同却决然放弃生的机会,试着以一颗大好的头颅去唤醒国人沉睡的斗志,以一颗拳拳丹心去燃烧世人冰冷的体温。
他那看似愚勇的抉择,难道不正是中国民族不惧危难、不悔梦想、不灭希望的坚守和拓延?
他用他短暂的一生告诉世人,究竟什么才是一个民族傲立于世的灵魂和脊梁!
他以生命为笔,热血做墨,在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史上写下苍劲的一笔。
“有之,请自嗣同始!”
铿锵之言,至今犹声声在耳;
奇伟之志,历久仍盘萦心头。
侠之大者,舍之其谁?
“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
那一身浩然之气,正如巍峨群山、无际沧海,永难磨灭。
国恨侠情,长醒吾民,
青年如你我,必当传承。
燕归花谢,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
缅怀那张飞扬的面孔,
缅怀那颗激荡的心,
缅怀那一段侠义传奇。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