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奇男子,一位真侠士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

五千年的文明如大浪淘沙,不知孕育了多少志士豪杰。

他们如同划过历史天空的流星,

虽然短暂,光辉却让人铭记至今。

其中有这么一位人物,

他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侠义”二字,

他光明磊落、为国为民、铁骨铮铮,

他用激情和热血把自己的名字铭刻于时代之碑,

他的精神已深深地植入中华民族不屈的血液。

他,就是谭嗣同。

图片发自简书App

谭嗣同(1865—1898),男,字复生,号壮飞,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清代维新派人士。

图片发自简书App
闻鸡起舞的少年侠士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

谭嗣同胸怀天下,自小就有自己的抱负和追求。

少年时,他三更灯火读书,闻鸡起舞习剑。

先后拜了一文一武两位师父,文是他的同县人欧阳中鹄,武即是大刀王五。

这两位老师对谭嗣同的一生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于文,谭嗣同承继了欧阳中鹄的维新思想。于武,大刀王五作为当时的一代豪侠,与谭嗣同一见如故,后竟结成了忘年之交、生死之交,亦师亦友。

谭嗣同少年侠气,襟怀坦荡,喜欢结交豪杰义气之辈。

13岁起,他五度壮游中华,足迹遍及大河上下,长江南北,行程合计八万余里,如他自己所说:“堪绕地球一周。”

期间,谭嗣同意外地得到了其平生最崇敬的人物文天祥的旧物:凤矩剑。从此珍爱如命,寸步不离。直到临终前他才将此剑托付给王五,使名剑得安其所,终不辱主。

在跋山涉水之中,谭嗣同体察民间疾苦,结交天下英雄,同时也磨炼了自己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韧顽强的性格,张扬了一往无前的任侠精神。

他曾单人独骑,“间道疾驰,凡七昼夜,行千六百里,岩谷阻深,都无人迹,载饥载渴,斧冰作糜,比达,髀肉狼藉,濡染裈裆。”

少年时代的谭嗣同已颇有英雄气概,绝非寻常之辈。

图片发自简书App

敢为天下先的维新斗士

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昊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

谭嗣同蔑视封建纲常,不喜科举时文。

当时其父督促其学习时文制艺,他便在课本上大大地写上“岂有此理”,而后津津有味地阅读那些被封建士大夫诋为“异端”的杂书。

青年时期谭嗣同为父命所迫,曾六赴南北省试,屡考不中。在此期间,他目睹了清王朝统治的腐败,益想奋发有为,立志救国救民,故自名“壮飞”。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惨败,丧权失地,群情愤慨。谭嗣同痛感自己的精力多敝于考据词章,无补于事,决心致力于维新变法。

遂与唐才常等在浏阳筹建算学馆,创办新学,并撰文提出变法主张,首开湖南维新之风。

谭嗣同在治学时,常常慷慨论国家大事,多讲爱国之理,求救亡之法。

他曾言:“诸君当知此堂堂七尺之躯,不是与人当奴隶、当牛马的!”“我辈倘不好自为之,则去当奴仆牛马之日不远矣!”

他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湘报》,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

1898年谭嗣同应诏赴京变法。

临行前,他和妻子李闰握别:“此去,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

随后提剑纵马,一路北上,衣袂飘飘,意气风发。

然而,此一去竟再无归来之期。

图片发自简书App

视死忽如归的国之义士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谭嗣同8月21日进京后,即为变法四处奔走。

京师之地,风云骤起,杀机四伏,维新派遭到旧势力的疯狂反扑。

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

接下来是旧党对维新派的残酷迫害和杀戮,维新派中坚们纷纷逃命,康有为逃到香港,梁启超逃亡日本。

而此时,谭嗣同却在筹划营救光绪皇帝。

被捕前,谭嗣同曾毅然拒绝了朋友们的劝逃避难,并将自己的诗文书稿及家信交于梁启超,劝梁东去日本,并对梁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随后,有人来劝谭嗣同避害于日本使馆,他又表明必死的决心:“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9月28日,谭嗣同与其他五名维新派在菜市口遇害。临死前,他从容不迫,面不改色,面对围堵观看的群众,高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豪壮之气,直上云天。

那年,谭嗣同三十三岁。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百多年过去了,每每读起谭嗣同的诗文,依然让人热血沸腾,魂魄激荡。

谭嗣同,中国历史上的奇男子,中华民族的真侠士。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在民族危亡的多事之秋,在新旧世纪交替的时刻,谭嗣同挺身而起,为“中国二十世纪开幕第一人”(梁启超语)。

古往今来的所谓英雄豪杰不知凡几,有些却只是好勇斗狠的盗名之辈,有些则往往被时代束缚了心志和手脚。

真正的侠义之士,他们的身体和思想可能仍无法脱离时局,但身后的精神却能洞石彻骨,感召日月。

这样的人寥若晨星,每一颗都璀璨无比。

有些人认为谭嗣同“愚”,“ 死得不值”。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样不是闲事?

而谭嗣同却决然放弃生的机会,试着以一颗大好的头颅去唤醒国人沉睡的斗志,以一颗拳拳丹心去燃烧世人冰冷的体温。

他那看似愚勇的抉择,难道不正是中国民族不惧危难、不悔梦想、不灭希望的坚守和拓延?

他用他短暂的一生告诉世人,究竟什么才是一个民族傲立于世的灵魂和脊梁!

他以生命为笔,热血做墨,在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史上写下苍劲的一笔。

“有之,请自嗣同始!”

铿锵之言,至今犹声声在耳;

奇伟之志,历久仍盘萦心头。

侠之大者,舍之其谁?

“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

那一身浩然之气,正如巍峨群山、无际沧海,永难磨灭。

国恨侠情,长醒吾民,

青年如你我,必当传承。

图片发自简书App

燕归花谢,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

缅怀那张飞扬的面孔,

缅怀那颗激荡的心,

缅怀那一段侠义传奇。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凤凰博报邀请你免费去台湾 剑胆琴心真豪杰————谭嗣同的琴剑生涯 文·夜雨一江 ...
    夜雨一江_20fc阅读 3,405评论 0 1
  • 轻揉着 湖中 你离别时 遗留的 倒影 若隐若现 真怕 一不小心 一个浪花 袭来 便把你 惊散开来 消失在 我 彷徨...
    袁秭东阅读 197评论 0 2
  • 今天中午依然回访老客户,忙到下午2点才吃上饭,下午在公司理计划,下午朱国先到公司来,抱怨了启源的很多不是,以及对我...
    卓彤的美好时光阅读 172评论 0 0
  • 那种“只要努力,就能获得相当成果的世界”在这个世上根本就不存在。 每天清晨起来,看到窗外阳光,总会想又一个夜晚就这...
    凌雪懿阅读 559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