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鲁迅《伤逝》之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初读文章时便觉得题目很好,仅仅两字,组合在一起,却同时具有了好听的声韵以及深刻的含义。像名字常常被赋予美好的愿景,题目也包含着作者的希冀。对于“伤逝”这个题目,若进行词语扩展与分析,会发现一些关于文章的,不停地情感与意蕴。

一、因逝而伤——爱情悲剧

“伤”与“逝”总存在着一些时间的先后,或是因果关系。文章读至末尾,觉得自己的震惊于哀伤总不亚于涓生的,因着子君的死亡,十分突如其来,十分意料之外,总不能相信那样年轻的,又曾活泼怜人的子君竟就淡淡离开。这时候,“逝”可以指子君与涓生两人爱情的逝去,毫无疑问也代表着子君的逝去。涓生最后的心情是沉痛悲伤的,想必也有惋惜与后悔。当去猜测体味涓生复杂的情感是,有一种疑惑,如果子君没有这么早离世,涓生的情感还会这般深沉与复杂吗?换句话说,这里面大有一种“因逝而伤”的以为,假若“不逝”,可会“不伤”。

这种“因逝而伤”让我想到一种爱情主题:死亡或者失去往往成就爱的永恒,暧昧的关系常能保持爱情的鲜活与美好。白头偕老毕竟只在少数,既然总不能如此,另一种相反的形式——消失或死亡便显得更能突出爱的深刻与伟大。《红楼梦》中黛玉的离世促使宝黛的爱情永远纯真,不能沾染凡世俗尘。白素贞被压雷锋塔底与许仙余生不再见,也更增故事的动人之力。等等这些,无一不因“逝”而使“伤”更浓。时间能够美化一个人,美化一段感情,一段过去,“得不到”也有这般力量。我相信因为涓生永恒地失去子君,子君在他心中必然永恒可爱大于可怨,那段短暂的爱情与婚姻也必然可忆胜过可悔。

涓生的爱情观便是上面所说这类爱情主题的一种体现。涓生的手记里有这样几句话:“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安宁和幸福是要凝固的,永久是这样的安宁和幸福。我们在会馆里时,还偶有议论的冲突和意思的误会,自从到吉兆胡同以来,连这一点也没有了;我们只在灯下对坐的怀旧谭中,回味那时冲突以后的和解的重生一般的乐趣。”在我的理解中,便是爱情需要波折,苦后甜更甜。但子君对待爱情、婚姻的观点与涓生则大为不同,子君将爱、与爱人平淡长久的生活视为近期目标也是长久理想。涓生爱的是一个与当时大多数女性不同,要有思想,有冲破力的女性。这个女人大可不必是子君,只要她勇敢,有鲜明的思想立场。而子君本质上不是一个完全无畏,独立,强大到冲破一切封建束缚的女性,或者说她体内的封建残余大于她所接受的新思想。借涓生之笔来说,“她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当爱情逐渐消逝,生活的压力扑面而来,封建教化影响下的女人便被剥了出来。涓生在手记中提及的一个婚姻破裂的原因是婚后的子君不再读书,整日盘算吃喝、家禽、邻里。我想子君大概也想读书,只是前提总得是生活条件被允许,被满足。在这一点上,涓生则将所谓“理想”放在第一位,任何问题都不能妨碍他接受知识,丰富思想。

继续向这份爱情的深处看,如果说子君的爱情观促使她去追求一份真实的爱情,涓生的爱情观与真正的爱情之间显得不那么契合,他的追求侧重于性格志趣上的相同与契合,一个从精神上给予他力量的精神伴侣,而不是与他一起计较酱醋茶的爱人。他希望的是在茅椽蓬牖之时也能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浪漫,而不是被爱人爱情束缚的生活。

涓生无论是从物质生活,还是从精神世界来说都是孤独怯懦的,子君存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让他找到一些信心。当涓生失业了,他说,“那么一个无畏的子君也变了色,由其使我痛心;她近来似乎较为怯弱了。”他害怕子君不能再给他力量,因此他对子君说出了不爱。涓生“以为将真实说给子君,她便可毫无顾虑,坚决地毅然前行”,他以为子君若有了力量,自己则会少些怯懦与奋斗路上的孤单。这直接导致了涓生在爱情上的自私,他所希望的是一个顺从他心意的子君,然而子君是有独立人格的,便在有些地方不能顺从他意,招来他的抱怨,“其实,我一个人,是很容易生活的,虽然因为骄傲,向来不与世交来往,迁居以后,也疏远了所有旧时的人,然而只要能远走高飞,生路还宽广得很。现在忍受着着生活压迫的痛苦,大半倒是为了她,便是放掉阿随,也何尝不如此。但子君的识见却似乎只是浅薄起来,竟至于连这一点也想不到了。”说是子君总不能为他涓生着想,实则他又何尝为子君着想。至于涓生的怯懦及至自私,是他自己所承认的,“我没有负着虚伪中单的勇气,却将真实的重担卸给她了。她爱我之后,就要负这重担,在威严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这场冲动爱情的实质是一份精神依赖和单方面付出,而子君显然是被依赖方与付出着。

涓生与子君分开,涓生尚未知道子君离世后,要说“伤”是没有多少的,更多的是他自己一直强调的“空虚”,因为那份以来的缺失。当涓生知道子君离世后,果真有些“伤”,伤爱情,伤死别,伤自己精神依赖者永远的离开。这场爱情悲剧以及双方在爱情中衍生出的深层次关系与感情表明,“逝”在前,“伤”在后,“因逝而生伤”。“逝”为逝去,“伤”为伤心。

二、先伤后逝——生活悲剧

“先伤后逝”,“伤”为伤害,“逝”为消逝。涓生与子君经历了因冲破世俗婚姻束缚体会到快乐到双方出现隔膜,共享着不快乐直至婚姻破碎,香消玉殒的过程。许多原因造成的伤害使这个过程千疮百孔,人、情、买好的生活,对未来的期待都在这个过程中消逝了。

伤害的来源太多,而承受者有那么脆弱。最直接的,最表象的伤害便是困苦的生活。先有面包,大概才可能有美好而长久的爱情罢。涓生也说:“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贫困的生活,突然而至的巨大的生活压力,生计问题,一步步让子君失去奋斗的力量,失去鲜活的思想,成为一个可悲的女人,也让涓生变得混乱、疲乏。

紧随着艰难的生活,是涓生与子君思想观念上的分歧,生活与分歧像两只恶意魔鬼,相约袭击微弱的两人,然后性格都发生了部分变化,爱情也变质了。

还有一个出于我个人观点的原因,在我,觉得不被外界大多数人认同的感情、生活,总不会有多么幸福,而涓生与子君诚然是不被认同的。“和她的叔子,她早已闹开,至于使他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我也陆续和几个自以为忠告,其实是替我胆怯,或者竟是嫉妒的朋友绝了交”。孤岛般的生活,当撤去一切交际网,得到的不是清净,而是绵长的寂寞,人的根本属性在于他的社会性总是有道理的。这样的两相厌倦与寂寥终致涓生“开始去访问久已不相闻的熟人,但这也不过一两次;他们的屋子自然是暖和的,我的骨髓中却觉着寒冽。”交际是一种人的本性,遏制后便会反弹,有多少抑制,就有多少伤害。

情感的变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思想观念的转变,态度行为的变化……一切都在变化,这些变化李或多或少地蕴含着真实生活无法逃避的悲剧性因子。子君与涓生的悲剧只是人类悲剧的一个小小缩影。成长着,难免受到伤害。人们总说的“在苦难中成长”“失败乃成功之母”都以乐观态度对待着伤害。其实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在这些伤害的背后,我们丢失了多少东西。

三、感伤忧逝——精神悲剧

如果从作者的角度来看这涓生与子君这两个人物,人物具有的意义又是不同的。子君与涓生首先都是具有冲破力与解放精神的,是当时时代、社会生活中的“精神界战士”,这点通过他们的“婚姻自由”便可体现。但这两个“战士”是存在问题的。

子君的问题相对简单一些,她代表着一类被生活消磨了志向,屈从于生活的“战士”。文章前端,子君“谈家庭专治,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她总是微笑着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子君不惧呐喊:“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一些时日之后,“她的勇气都失掉了,只为着阿随悲愤,为着做饭出神”,“她早已什么书也不看,已不知道人的生活的第一着使求生,向着着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唐诗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那边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这样的一个难于战斗的战士,便灭亡了。

而涓生的问题则又复杂很多。理想之于他,相比于子君一类人,又要重要许多,正因为如此,因理想的不得实现而带来的痛苦也要更多一些。

首先,涓生是一个脆弱的、不坚定的“战士”,表现在他总是为自己找借口,总是将自己的不成功也好,不快乐也好,归咎于外界因素。

涓生自述“可惜的是我没有一间静室,子君又没有先前那么幽静,善于体贴了,屋子里总是散乱着碗碟,弥漫着煤烟,使人不能安心做事,但是这自然还只能怨我自己无力置一间书斋。然而又加以阿随,加以油鸡们。加以油鸡们又大起来,更容易成为两家争吵的引线。”

问题也的确算是日常无可避免的,但根本连生活的苦难都算不上,竟仍是让涓生这战士“不能安心做事”,这个战士的脆弱如此便可见一斑了。后文涓生离开吉兆胡同,“也不单是为了房主人们和他家女工的冷眼,大半就是围着这阿随。”将自己苦闷下的求解脱而离开说是为了一条狗,总觉得很滑稽,也觉得是借口、还是用涓生自己的话来总结,“人们真是可笑的动物,一点极微末的小事情,便会守着很深的影响”。

其次,涓生一类战士有点才能,思想也很有些开放,但不被重视,不能自救,遑论就他人。如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提出的“铁屋子”理论一样。他先醒来了,却叫不醒其他人,自己又没有办法破笼而出,因此十分苦闷。前文已说,涓生是十分缺乏自信的,他希望一部分信心由子君来提供,所以会在自己失业后,子君变得怯弱之时失望,继而愤怒。前面也说了,子君就像是涓生的精神依赖者,所以当子君真正离开时,涓生觉得“屋子里是异样的寂寞和空虚”,他“遍看各处,寻觅子君;只见几件破旧而黯淡的家具,都显得极其请疏,在证明着它们毫无隐匿一人一物的能力”。涓生迫切希望自己得到重视,迫切希望得到精神支撑,希望他的周围多一些与他并肩作战的勇士,在寻到其他战士前,他一直对子君抱有希望,在子君走后觉得有一天,她会出乎意料地访他,像住在会馆时候似的。

两个“精神界的战士”都不能在苦难中真正存活。涓生也许还有点希望,子君生命的消逝已经注定了她牺牲于现实。这是作者忧的,惧的,他怕生活的磨难一次次伤害这些脆弱的战士,担心这些战士以及他们的战斗精神的过早消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294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93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7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9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1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0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53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9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0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1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8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18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6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95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关于鲁迅小说《伤逝》的解读,学界历来众说纷纭,但也免不了几个关键性的、最常见的、最被人们所提及的论述,诸如封建制度...
    锐一小婷阅读 4,474评论 7 22
  • 序 19岁生日,大一,在北京。 为什么想写这篇日志,大概是因为受傅园慧的影响吧,她过20岁生日的时候发了一条长微博...
    不知名小号阅读 230评论 2 4
  • 有一天,行走在街,陌生的街。 有一天,路上的行人匆匆,我却不知何去何从。 当时光在缓慢的流逝中,我会努力记住深刻,...
    有心知心阅读 166评论 0 1
  • 今天分析yujie的文章《不会哼歌的音痴妈妈,也能在家进行系统音乐启蒙!》。 自己跟作者一样,从小被父母贴标签“你...
    喵妈爱小鱼阅读 116评论 0 0
  • 无聊刷了半小时头条, "为什么古天乐还在孜孜不倦更新没有人看的博客?",这篇帖子吸引了我 百度一搜,追根溯源找到他...
    mlxnle阅读 5,76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