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岁的小伙子如此不愿理发,为娘我总是百思不得其解。
儿子上初中九年级,自升入初中,他最最排斥的就是学校对发型的明文规定:男生前不过眉,侧不掩耳,长不盖指。有照片为例,每周一检查。
他从排斥到深恶痛绝。理发,成了他初中生活的噩梦。假期,是他彻底放飞自我的日子,从放假第一天起,他就会庄严宣告:我不会去理发的,谁说都没用!
日子一天天过去,头发肆意生长,直到三伏天头上像顶了个破毡帽,我和老张实在看不下去,明里暗里提醒,人家岿然不动,丝毫没有动摇的意念。
理发的日子总是固定的。要么开学前一天晚上理发店打烊前;要么学校群里发布第二天要挨个检查发型,不过关就遣返回家,不得已而为之。
有一次,他为了回避那不能接受的学生头,居然找班主任称最近有场钢琴演出,能不能宽限他几天先不理发,老师当然是通情达理的:只要保证别让学校扣分就行。
我戏谑:你脸皮这么厚。
其实我一直不太理解,青少年理这种学生头我是很赞同的,而且,每次理完发我都会大加称赞:哇!好精神!”他一副不屑和顽世:“呲——”
这不,八月三十一号理的发,这犟子硬是挨了一个月。眼见国庆八天假期已告罄,不得不坐在了理发椅上。
其实,现在学校对男生发型标准明显放宽了。以前是要用五指“刷”地插进头发压住头顶,看是否盖指的。试想,一个多月没理的头,多么不堪入目。
我们是这家店的老顾客,理发师手法娴熟,价格实惠。不像一些前沿的美发店,为了挣一个男士那38元的理发费,磨磨唧唧一个头能理近一个钟头,烦人得很。我就喜欢这家,15分钟搞定,清清爽爽出来,很利索。
慢慢的,对儿子排斥理发这件事儿,我从难以理解到渐渐懂得。青春期的孩子开始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有自以为是的审美,有不愿被束缚的桀骜,有时刻想要对抗的叛逆……他们的“愈不愈要!”,既是自我内在的对抗,也是自我与外界的对抗。
学校态度的无痕缓和,恰如拳头击在棉花上,用柔软的力量将这帮孩子的暴躁和冲动悄然弹回。反而,孩子们更易接受。他们懂得:规矩肯定是要遵守的,不过不要逼我哟!
这,就是青春期吧